2018年缙云统筹交多少?
2018年1-5月,全国税收收入34986亿元,比上年同期减少7256亿元,下降19.8%; 其中,增值税15944亿元,比上年同期减少2935亿元,下降16.9%; 城市维护建设税5435亿元,比上年同期减少1089亿元,下降18.3%; 教育费附加1080亿元,比上年同期减少211亿元,下降16.9%;地方教育附加1102亿元,比上年同期减少218亿元,下降16.9%。
2018年1-5月累计,全国非税收收入10993亿元,比上年同期减少1729亿元,下降13.5%。 其中,国有资本经营收入3931亿元,比上年同期减少1596亿元,下降30.5%; 社会保险基金收入6398亿元,比上年同期减少1156亿元,下降15.2%。 1、根据上述资料,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答:(1)税务部门负责征收的税款占全部财政收入的比重为80.2%,较去年同期的82%下降了1.8个百分点。这个数据说明,税收对经济的干预力度在减弱。
(2)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中,基本公共服务支出42500亿元,比上年同期减少了530亿元,下降0.12%。这个数据说明,政府没有动用更多的财力去加税或增加预算外支出。如果财政收支平衡,意味着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并没有加码。
综上分析,我们大致可以看到当前积极的财政政策的边际变化:不加码——即保持现有的积极财政政策的力度和强度不变。 但这种不变究竟是一种暂时的“稳”态,还是一种长期的新常态,取决于后续的政策实施情况,尤其是财政预算的执行情况和效果。
2、是否意味着积极的财政政策不再加力? 对部分行业和企业的影响有多大?
答:积极的财政政策再加力的可能性已经不大,因为如果再加力的话,预算内和预算外的资金缺口都比较大,融资成本高的难题依然难以解决。 虽然之前有通过发行特别国债来补充货币基金的尝试,但考虑到目前的利率水平,再通过融资手段来弥补资金缺口的难度依然很大。在财政收入增幅持续下滑的背景下,再大幅加力积极财政政策的空间本来就很小。 目前来看,所谓的“积极”很可能就体现在基建投资上。但这对于中国经济的作用比较有限,而且存在的结构性问题也比较多。同时,由于地方政府本身的债务压力较大,基建投资的拉动作用也会受到很大的限制。
目前看来,除了部分基础设施领域允许企业进入并实行市场化运作之外,基建投资的增长主要还是依赖财政资金投入。在这种情况下,财政资金的缺口只能来自增发债券或者贷款,前者会增加政府的财政负担,后者会推高企业的融资成本。无论采用哪种方式,最后的负担还是会转嫁给百姓。 所以,所谓的积极可能最终只是停留在计划层面的想象而已。现实的情况是,在经济下行的压力之下,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都有加大实施力度的冲动,但在通胀的压力下,两者又都在犹豫和提高警惕。在这种左右为难的纠结之中,宏观政策的实施空间被极度压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