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改是什么生肖?
汉改,即汉朝改革的意思。 汉代的文景之治和汉武帝时期的强汉盛汉都是建立在汉朝改革的基础之上。 汉初,刘邦建立起了西汉王朝,汉高祖刘邦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让汉帝国快速恢复元气;
汉文帝刘恒继位后,实行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政策,社会生产力得到极大发展;
汉武帝在位时期,先后发动了漠北之战、河西之战、朔方之战等,消灭匈奴单于政权,使得西域诸国臣服于西汉,奠定了丝绸之路的开通;
同时,汉武帝采纳了主父偃的建议,推行推恩令,解决了王国问题,强化了中央集权;
汉武帝时期还设置了刺史一职,监督地方,加强了皇权;
东汉时期又建立了察举制,从制度上保证了官员的来源,扩大了统治基础;
另外,两汉时期小吏地位有所提高,一些有才干的士人也有机会进入官场,做了官,这为魏晋南北朝时期门阀世族制度的瓦解奠定了基础。 ——以上这些都是汉朝改革的成果。
那汉改又是怎么实现的,主要是通过两条途径:
一是外儒内法,既借助了儒家学说树立起了社会道德标杆,又利用了法家的严格执法来维护秩序;
二是任人以能,量才录用,不论出身,只要有能力就给予发挥空间,打破了世家大族对政治权力的垄断,给寒门士子提供了上升通道。
汉改的实质是儒法合流,创造了外儒内法和任人能臣的制度基础。
十二生肖,又叫属相,是中国与十二地支相配套的一种动物纪年法。每年以一种动物作标志,十二年一轮回,生肖动物包括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十二生肖的起源与动物崇拜有关。据湖北云梦睡虎地和甘肃天水放马滩出土的秦简可知,先秦时期即有比较完整的生肖系统存在。最早记载与现代相同的十二生肖的传世文献是东汉王充的《论衡》。
东汉时,十二生肖观念已经广为流传,但当时并未以十二兽类取替原来的十二地支,十二兽类只是作为十二地支的附属物而存在的。直到南北朝,生肖才和地支完全合配。十二生肖是十二地支的形象化代表,即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随着历史的发展逐渐融合到相生相克的民间生肖文化中。
十二生肖的周期为十二年,依次为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在十二生肖中,排在第十位的是鸡,即酉鸡,那么有人就问了,鸡,有的公鸡会打鸣,有的母鸡会下蛋,那要是下蛋的鸡属鸡呢?其实就是母鸡属鸡。
至于汉改,其实应该是含糊念错了,实际是“憨改”,而憨改就是母鸡的意思,所以母鸡属鸡,即母鸡属酉鸡或者属生肖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