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代表是什么生肖?
“朕”,最早见于甲骨文。《辞海》:“朕,我之尊称。战国时秦称“朕”;《古文字结构研究》:“朕(贞),身也。”(引自《现代汉语词典》,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3年5月第一版) “朕”有“我”的意思。但《说文解字》里解释的比较复杂:“朕,身也。从玉,声。《春秋传》曰‘君若臣焉’。秦灭六国,一统天下,尊为帝,赦令曰‘皇帝陛下’。”段玉裁注得比较好:“古文多假‘朕’为‘余’。”可见“朕”在古代是作为第一人称的单数指示代词使用的。
至于为何以“朕”代“余”则另有出处:据记载秦始皇为了显示自己受命于天,将“朕”和“予”改成自己的名字——嬴政。因为“朕”的第一人称复数形式“吾”和第二人称单数“汝”太普通了。所以他要与众不同一点。(《古文字構造研究》:“蓋秦始皇帝惡凡字,故於此字,亦作朕……又‘我’字。”) 这下可好,自命不凡的秦始皇没想到他的这一改动影响了后世两千多年。因为“朕”的第一人称复数“吾”、第二人称单数“汝”太普通,于是他就另立山头,搞了个“朕”!其他情况一律使用“吾”或“汝”……这就造成了今文中“朕”“我”共用的尴尬局面。
不过这种情况到汉朝就有了改进。贾逵(东汉著名经学家、语言学专家)在注解《春秋》时首次使用了“朕”的第一称谓复数“我”和第二称谓单数“你”。(《汉书·刘歆传》载:“歆父扩,元成间佐大夫。歆诸所著经书六十五篇……”注:“歆所著书,明堂阴阳、三辅决录、七略、天文地理、都邑五行、皇皇篇、群书治要等,凡三十六篇。”又《后汉书·东夷传》:“国无君长的叫‘野人’。”李贤注:“《汉书》音义日:‘野人,蛮夷之称。’”) 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这种用法已经是非常普遍了(注意:此处使用南北朝而非隋唐五代十国的南朝,是为了区别于宋朝时期的南渡)。如曹操的《让县自明本志令》中有:“吾平日所欲为而莫之能者,惟布衣之乐,亲农桑,取衣食,与布衣结恩信而已。”曹丕的《典论》:“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历代帝王所以昭文德,显荣耀者也。”北周卢思道《燕歌行》:“山川辽远兮行路难,魂系故乡兮梦飞暮云之间。”
直到唐朝由于唐太宗想继承隋朝的旧制,因此做了一些改革措施(如建立科举制),并且因唐初武功强盛,所以一改以前中国历史上弱王朝的作风,使“朕”的使用又一次走向了统一。所有上述魏晋南北朝时的用法都在唐朝被废除。自此以后“朕”只有第一人称单数的用法,而其复数形式“吾”则一直沿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