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什么什么胆成语?
成语披荆斩棘释义
披:分开、击开,引申为开拓。荆棘:丛生的带刺灌木,指困难。劈开丛生多刺的野生植物。比喻在创业过程中或前进道路上清除障碍,克服重重困难。
成语典故
西汉·刘向《东周列国志·卷六》:“食其(张良的门客)常为魏王使,与楚、燕、齐、赵四国相交,往来如织,见魏王及诸公子无能者,又见异人,喜其才智,遂托为异人游说诸侯,亦欲自披荆斩棘,做一番事业。”
春秋时代的伍子胥本是楚国人,因为父亲被楚平王杀害,所以就逃到吴国,帮助吴王攻打楚国,以报父仇。伍子胥跑到吴国后,想见吴王,呈上他的复仇计划。可是吴国有个规矩,除了王族和官吏以外,平民百姓如果要想见吴王,一定要经过大夫的引见。当时有一个公子,名字叫做公子光,他见到伍子胥,得知伍子胥的才干,又知道伍子胥立志报仇,是个有胆有识的勇士,就想结交伍子胥,收服这个人才,为己所用,于是就亲自为伍子胥引见吴王。伍子胥见了吴王,就极力陈述他要攻打楚国,以报父仇的理由。可是吴王当时正想攻打齐国,所以对于伍子胥的话,一概不听。后来,吴王攻打齐国,接连失败,吴王才转变心意,打算听从伍子胥的话,攻打楚国。可是这时楚国已经先攻打吴国,伍子胥又请求攻打楚国,可是那时吴王手下的大臣都很反对,公子光也从中阻止,吴王终于没有听从伍子胥的意见。可是接下来楚国又来进攻吴国,一直打到吴王宫,吴王这时候才后悔没有相信伍子胥的计谋。
后来吴王决心要为之前的失败报仇,可是吴国一直都没有一个好的将领能够带兵打仗。刚好这时齐国发生内乱,有两个大臣跑到吴国,一个叫子常,另一个叫王孙雒,子常对吴王说:“楚国可以攻取,希望大王准许我能做将军。”那时王孙雒就警告吴王说:“子常是个喜欢夸夸其谈的人,并且奢侈得很,不能做将军。我看你的群臣当中,还是伍子胥最称职,他的父亲被楚王杀死,他的哥哥、姐姐也因为被楚王怀疑叛国被杀死,他报仇的心意比谁都急切;并且他还仁德诚实,对于大王您一片赤诚,所以伍子胥最能担负攻打楚国的重任。”
吴王听了王孙雒的话,就任命伍子胥为将,和孙武一起讨伐楚国。吴军从淮河向西进发,从长江乘船进入楚国的境内的时候,楚王还不知道呢。伍子胥一来到楚国,一路所过的地方把楚王的叔父弟弟都杀了。等到楚王知道了,已经来不及了,只好带兵向吴军挑战。
结果楚国战败。楚王听说吴军要追上来,心里害怕,就一直跑。一直跑到长江边上,这时候吴兵已经追了上来,而江边只有一条小船,而且船上只能容楚王一个人。楚王上了船以后,对旁边的人说:“你们先走一步,我马上就上船来。”他的随从想上船,可是楚王就把船撑走了。楚王坐船到了江心,看到伍子胥追了上来,就向伍子胥喊道:“你只管把我杀死解恨就是了,不要再杀我的百姓了!”伍子胥对楚王说:“我们大王只想追回逃亡的太子,并且占领楚国的东面几个城镇,所以才让我带兵打过长江来。你好好等着受降吧。”
楚王无路可走,就跑到头大的石头上自杀了。伍子胥把楚王的尸体从石头上搬下来,他心里想:“楚王以前杀了我的父亲,现在我打到了楚国,一定要抽掉楚王的筋,剥下楚王的皮装我的鼓,这样才解我的心头之恨啊!”于是他就要把楚王的尸体肢解开来。可是尸体在水里,没办法肢解。因为楚王以前得罪过一个叫龙丘人的渔父,伍子胥只好向龙丘人说:“如果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