丞相指什么生肖?
“丞相”二字是个官名,而在中国古代的职官制度中,这官位是不断变化的。因此要解释这个官到底是什么样的,就得讲一讲这个职位的变迁了。 首先要提到的就是,在秦朝和西汉初期,皇帝下面设置了很多尚书,负责管理皇帝的文书,同时这些尚书还掌管着皇帝授予官爵、查询户籍等职权。
汉文帝时,设立了三尚书令,开始分权;到汉武帝时,设立了十三部尚书(后来改为十二),分掌各项事务。其中有一人地位特别重要,叫典尚书,他是代表皇帝执行命令的一人,也就是百官之首。因为其地位非常高,所以当时有人写诗称颂他的尊贵——
冠冕相风,衣襜褕,佩玦兮。
载笔纸,立尚书,昭明兮。 ——《汉书·元后传》 中行的意思就是说他像随风飘扬的帽子一样尊贵。
曹魏时期,改革了汉朝的尚书台,设立四尚书,分别主抓各项具体事。其中的中书省管文武大臣的升降,相当于后来的六部中的吏部;另外三尚书分别是司徒(负责礼仪)、司空(负责刑狱)、征西大将军(负责军事)。
到了东汉末期,曹操为了控制汉献帝,自己做了宰相兼尚书令。他手下的几个儿子也都在朝廷担任要职,比如曹丕做五官中郎将,曹植做陈王,曹彰做北中郎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职务——典尚书令。也就是说,他们协助父亲掌握尚书台的权力。这个职位就相当于后代的枢密使,总领政务。 而曹丕当皇帝后,建立了九品中正制,又设立了一个新机构——中书省,由尚书仆射兼任。这样,原先的尚书省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叫尚书台,继续办理具体事务,另一部分就是中书省,负责草拟诏书,参议大事。
到了南北朝时期,又出现一种新的制度。那就是天子临时驻跸(bì),宰相随驾左右,称为“行台省”;天子返回京师后,宰相的队伍也就解散了。这种制度一直延续到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