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属什么生肖?
这个嘛,怎么说呢! 说属于牛吧!他的性格确实有点牛脾气(呵呵)而且也的确很勤劳,他做事很有耐心,而且也的确是个踏实肯干的人。但是要说他完全像牛一样也没什么错,那也不对,因为他并不是一个固执己见的人,他很懂得变通,知道什么时候该坚持,什么时候该放手,而且他也很聪明,不会去钻牛角尖。如果非要用一种动物来形容他的话,我认为他是半人半兽的,集人和兽的优点于一身。
如果说他属于鼠的话,那么他的敏捷,灵活,机巧真的和老鼠相差无几(别以为老鼠就很聪明,其实他也是很固执的,而且也很懒惰!)而且他和老鼠一样胆小如鼠,遇到什么事情总是先缩在后面,然后才考虑怎么解决问题。当然,他也有和老鼠一样的缺点,比如见不得光,比如喜欢偷吃。
其实他更像一只兔子,因为他在做事情的时候也像兔子一样慢条斯理,因为他怕犯错所以每一步都要深思熟虑,所以他做事很磨蹭,这令他经常处于险境,比如有一次他帮狮子消灭了敌人,狮子要奖赏他,他却因担心奖赏可能是一个陷阱而拒接受了,结果真的是一个陷阱,如果不是斑马及时提醒,他很可能就中计了。
还有一次,他对付一条毒蛇,竟然用树杈自己搭了一个十字架上,然后在上面睡着了,如果蛇咬他一口的话,他恐怕已经没命了…… 还有很多,比如他像狗一样忠诚于自己的主人,又像猪一样吃饱了就呼呼大睡。
所以我说,盖属半人半兽,混合了所有动物的优点与缺点,也许这才是真正的完美?
一、属鼠。
关于“盖”的鼠姓,源自中国古老的姓氏之一——姬姓,是春秋时期郑国国君郑桓公之后。郑桓公,是周厉王少子、周幽王的弟弟,史称郑武公,春秋时期郑国的开国君主。周幽王被杀,西周灭亡后,郑武公由郑地迁都东 lo,其子掘突即位,称郑庄公。郑庄公有两个同母的弟弟,名叫段。郑庄公立段于制邑,封号太叔。
因为郑庄公的母亲姜氏特别喜欢段,多次暗示郑庄公封大段,所以郑庄公将兵赋和土地都给段。后来段乘郑庄公到周朝的时机,率军攻打郑国。郑庄公派兵攻打段。双方在鄢地打仗。郑庄公战胜以后,挖了段的墓,陈尸示众,谥号“共叔”,并派人把姜氏远送城颍,并发誓“不到黄泉,永远不再相见”。后来郑庄公又有悔吝,便把一个大隧凿通了。隧的一边,母子二人相见,庄公感动得痛苦地哭了起来。庄公封此城邑名为“黄池”。
有个姓共的太史,为了避段的祸乱,就带着家眷逃到了齐国。齐僖公很喜欢这个太史,封他邑落阳,就改名为“落”。落阳是齐僖公的后花园,园内有个很大池子,水很浅,每到冬天,就会有很多老鼠喝里面的水,所以人们就称此池子为“老鼠的池子”——“落鼠池”。落阳邑和落鼠池离得很近,所以人们就把落阳邑里的人,都称为了“鼠姓”。
后来战乱迭起,落阳邑被毁了,邑里的“鼠姓”人也就四处逃散,其中的一部分人辗转迁徙到楚国郢都定居下来。楚人觉得这个“鼠”字不好听,就把“鼠”字给换成了同音的“盖”字。楚国灭亡以后,有的“盖”姓人又回迁到北方各地去了。
二、属狗。
关于“盖(gě)”的狗姓,也源自春秋,是齐桓公的后裔。齐桓公名叫姜小白,是周宣王十二世孙,齐僖公之子,齐襄公之弟。他有两个弟弟,一叫诸儿,一叫纠。齐襄公无道,公元前686年,公子诸儿和管仲、召忽协助公子纠逃往鲁国,小白则带着鲍叔牙逃往莒国。
不久齐襄公被杀,五公子无亏自立为君。次年,鲁国派兵讨伐齐无亏,立公子纠为君。公子纠未入齐国境,齐国大夫高氏、国氏便已经迎小白回国,立他为国君,他就是齐桓公。齐桓公入国后,命令鲍叔牙为宰相,统管国政。他利用计谋,在鲍叔牙的帮助下,派管仲向鲁国索取公子纠的人头。公子纠被杀后,齐桓公欲杀管仲,鲍叔牙认为管仲有大才,劝齐桓公不杀,齐桓公拜管仲为上卿,同鲍叔牙一起执掌朝政,号令天下。
齐桓公有二子,一叫昭,一叫潘寿。后来齐桓公病倒了,鲍仲牙认为昭公子有才干,便与管仲商议,将潘寿公子赶到了莒国。不久,齐桓公死去,太子昭即位,他就是齐昭公。有人告发鲍叔牙赶潘寿公子出国是谋反,故齐人诛鲍叔牙。
潘寿公子从莒国赶回齐国,杀昭公自立为君,他就是齐孝公。孝公在位27年死,其子潘同(即夷吾)继位,他就是齐惠公。惠公在位25年死,其子诸儿继位,他就是齐顷公。
齐顷公有个叔叔,名曰“盖”(gě),是个很有才能的文官,因与齐顷公不合,被齐顷公赶到了宋国。宋襄公很欢迎他,就分封他邑盖山,赐他邑名为“盖”。后来,诸夏争战,宋国灭亡,盖山邑被秦军攻破,“盖”姓人多被俘虏后,被迫迁徙到了南阳,他们在那里继续繁衍生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