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双春年怎么看?
今年立春在农历腊月二十三,春节在农历正月初七。从立春到惊蛰期间有公历二月初三、初三、二月十五等几个节气,今年又有闰二月,所以整个春季有二十四个节气,而农历有二十五个节气,多出了一个节令——春分。 虽然立春在农历十二月,但农历正月却是有一个立春节气的。
在节气起源的古代中国,人们根据对天象的观测确立节气,所以节气最初可能没有考虑农历和公历之间的时差问题。随着古代中国的统一和稳定以及历法的完善,这个时差渐渐固定下来。到了现在,无论是阳历还是阴历都有了一定意义,为了保持农历和大自然的和谐统一,我们需要让农历的节令尽量贴近阳历节气。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采用“置闰”的方法。在阴阳合历中,如果遇到闰正月或者闰二月的时候,就需要把闰月加在二月中,这样二月就可以多出十个节气。这时就会发生一种有趣的现象,即节气在中旬到来,而节令却在下旬来临。这种现象在农历中每年都有可能发生,而今年就恰好发生在这个现象之中。
其实这种现象也不是今年的专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之前,每年的农历正月都有可能出现这种情况。比如1963年和1984年的农历正月就有“十天春节”的说法。不过这种现象自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之后似乎更加频繁了。这是不是说明二十四节气越来越准确,而农历却需要调整了呢?其实不然。这仅仅是因为我们采用了“置闰法”来保持农历和阳历的对应。
当出现上述情况时,只要再下一个立春日,节日就会在阳历中移动回来。也就是说过了惊蛰以后,春节才会真正离开。这就造成了今年立春在腊月和正月之间,而春节却出现在二月的情况。这种“过年走捷径”的情况,其实在公元103年的汉朝就已经发生了。《后汉书·律历志》中有记载:“阳历年有三十六52日,积十九岁,节令与岁首复相得。”这说明早在汉代已经可以通过“置闰”的方式来让节令回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