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骂人指什么生肖?
猪 《诗经·小雅·大田》中有句“无田甫田”,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瞎折腾。这句诗里有个词叫“甫田”,这个词在汉代的文献里多写作“夫田”、“腐田”或“扶田”。 “扶田”到魏晋南北朝时期逐渐演变成了一个骂人的话——“猪田”(“扶”与“猪”谐音)。用“猪田”来骂人要比直接骂“猪”委婉一些。 比如东晋大臣王述,他有一个外号就叫“豚尾生”(“豚尾”就是“猪尾巴”的意思),就是因为别人骂他是“猪田”而生出的这个外号。
南朝宋文学家袁淑得罪了皇帝刘邵,被贬为宁州刺史。袁淑临行前,朋友们为他送行,并设下宴席,在酒席上开玩笑地说:“二圣(指皇上刘邵和太后)如果念您往日之功,也许能饶恕;如果恨您以往之过,这罪可就无法逃了!”袁淑也笑道:“我猪背上又添新罪了!”意思是说自己的背上有“猪田”,现在又多了一个“罪”字。
唐太宗的弟弟李元婴被封为滕王,由于他生性淫佚,所以唐朝大臣柳奭(音shì)曾经批评他:“从前姜太公封在了齐国,但是他荒淫昏乱,最后居然被赶到了卫地;今天滕王居住的地方虽然离京城很近,但是德行却差得太远了,将来恐怕要遭灭门之灾啊!”李元婴听了之后,觉得脸面上过不去,于是反唇相讥道:“你刚才说的那个死鬼,他的脖子很粗,大概是因为肥了的原因吧?”柳奭听到后,立即反驳说:“我听说乌龟没有脖子,大概是因为老了的缘故,难道不是更肥吗?”两个人就此把对方给讽刺了回去。
鸡
古代时候会把“鸡”字写成“禽出鸟”来骂人,但是不能说这句话,因为读出来就是“禽兽”意思。这里可以看出古人是把鸡这种动物当做大杂烩,什么坏习惯都学着来。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鸡并不是这个德行。其实鸡这种动物,只有三种:公鸡、母鸡、小鸡。古人为什么这么讨厌鸡呢?鸡是从商周之后,取代了原鸡和孔雀成为家禽的,其实鸡作为走禽之首的“鹤”而被古人所饲养。
“鹤”在古代寓意是长寿,是吉祥的象征,而且古人对鸡这种动物的品质很看重。特别是公鸡,更是一种不二选择。古人对“雄鸡”非常看重,用五种颜色:红黄蓝绿紫来比喻公鸡。
“鸡”为什么会被古人骂,其实都是“母鸡”的事。大家小时候听过一句话:“大公鸡,叫得欢,你若是来娶亲,我要骑上大老虎”这句话的意思就是“雄鸡”如果叫唤,母鸡就会来娶亲,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母鸡有私心,会为了自己的幸福牺牲同类,这是古人最不能容忍的。
而且古人更喜欢“公鸡”而看不起“母鸡”,因为“男外女内”、“男强女弱”的概念深入人心。而母鸡又很霸道,是家里一切的主导者,公鸡只是生育工具和打手,这更加的得罪了古人。
总结
在十二生肖中,鸡之所以被骂,就是“母鸡”的原因。如果去掉母鸡,只管公鸡,肯定没人骂鸡。而且有“神鸡”的出现,更是验证了这种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