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土是什么生肖?
“吉士”是“吉祥之仕”的简称,是一种官名,周代已有这一官职,到汉代还设置此官,东汉以后就不见了。在五经之首《周易》中,“吉祥”连文出现,并作为专有名词出现的,共有13处;单独使用“吉”字表示吉祥的意思,也有5处。可见古人对它的青睐和重视。
那么为什么这个“吉”这么重要呢?因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吉祥的含义太广泛了,它意味着顺达、吉利,意味着幸福和平安,也意味着名和利。所以古人凡事都喜欢选择和追求吉利,他们相信,只要事事顺着天道而行,就能吉祥如意。 既然吉祥这么重要,那我们就来仔细探讨下这个“吉”究竟包含哪些意思——它是如何产生的以及怎样被人们赋予这些含义的。
原始宗教认为,人间的一切灾祸和不幸都是由神灵主宰着的。如果得到神的恩宠,也就是获得神灵的保佑,人们就能够消灾免难,吉祥顺遂。古人为了求得吉祥,必须与神灵沟通,表达自己的虔诚,从而得到神灵的庇护。
早在原始社会就开始出现了这种以祭祀求福的方式。到了商周时代,由于王权的高度集中,国家祭祀制度更加完备。帝王被看作是整个部落或民族的守护神,天子祭天,诸侯祭地,大夫祭五祀(户、灶、中霤、门、行)。至于个人,在一天之中,“朝暮省祀于其恒处,少怠而不至者,则有凶咎”(《礼记·王制》)。
周人的祖先伯夷父,因辅佐禹治水有功,被封于吕,号为吕侯。他的封地在今山西省吕梁市交城县一带。其子孙承封于此,后成为周代的一个支系,史称“吕氏”。他们的祖庙也就成了周人的祖庙之一,每逢重大节日和特殊日子,王室都要来到这里拜祭。这里也是所有吕姓族人每年祭拜祖先的地方。
到了汉代,除国家规定的祭祀外,还有人死后在家祠里长期祭祀,称为“墓祭”。这种祭祀源于上古的“墓而不坟”(不堆土筑坟)的习俗。西汉时期的司马迁就是墓祭的主要倡导者,他在《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中提到自己祖先的墓地,“其宅无何所,园邑多草木”“至其近墓,则树木蓊郁。”
除了墓地和祠堂以外,还有一种专门用于祭祀的地方——祖田。古人认为,人死后灵魂仍与生前一样继续生活着,只不过换了地方。于是,他们就选择在生前耕种的土地上筑台祭祀,希望得到灵魂的感应。这实际上也是一种“种豆得豆、种瓜得瓜”的因果报应是吧!
从上述几种仪式来看,古代的“吉祥”似乎主要来源于神灵、祖先等的庇护,所谓“敬鬼神而远之”,只要你心怀虔诚,及时表达你的诚意,就可以得到它们的眷顾,享受幸福的生活。而违背它们的意愿,就会招来不幸。 所以古人说,君子“戒慎恐惧”,“朝乾夕惕”,就是说早晨要像刚刚升起的太阳那样充满朝气,晚上也要兢兢业业,不敢懈怠。只有小心谨慎地保持这份虔诚,才能与天地同德,享受无限的吉祥。反之,则会招致不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