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办特色学校?
要积极发展特色学校,使学校真正做到“校校有特色、校校有特点、校校有专长”,就必须坚持做到以下“五有”:
一、有办学的理想。“学校要有特色,教师要有特质,学生要有特技。”这是某一学校确定的办学理想和奋斗目标。没有这一理想的引领,就没有学校特色的形成。所以,校长首先要有一种教育理念,即一种科学的教学思想价值取向,它包含对本校教育的终极关怀和人生追求。办学中的每一个问题都会在这种思想的照耀下得到指导与升华。要引领全体教师确立正确的办学思想,从思想上意识到本校办学特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从而产生强烈的创建办学特色的意识,并转化成自觉行动,身体力行地去实现办特色学校的理想。
二、有办学的基础。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必然有其深厚的土壤,而这种土壤主要源自学校悠久而扎实的办学历史。学校要从实际条件和长远发展需要出发,着眼于优势长处,并根据社会、家长和学生的需求,在深入研究学校特色建设的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总结过去成功经验,立足现有条件,确定办学思路。要形成“大教育”的思路,实现“小步快跑”。在对学校历史进行充分思考和探索的基础上,在总结学校发展过程中积淀下来的特色项目基础上,确立新的目标和主攻方向。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创建目标,突出学校的优势和亮点。
三、有办学的师资。办学的特色最终取决于教师群体教育思想、教育态度、教育风格以及所体现的特有的教育个性和人格魅力,他们身上具备了本校的办学特色。所以,校长要善于在本校教师中营造一种“特色教育”氛围,从各种有特点的教师中选择有特色专长的教师进行培养,在他们的“专长”上多加锤炼,并从有特色专长的教师中选择有特色特长的学生进行培养,在他们的“特长”上多下工夫。同时,加强“特色教师”业务培训,努力形成“教有特色、研有专题、学有特长、人有专长”并富有凝聚力的师资群体特色,从而为学校形成整体特色奠定人才基础。
四、有办学的实践。有特色,必然要开拓新路径。学校要想实现“让每一个学生得到最大限度地发展”的办学追求,必须进行新的实践。在教育实践过程中,要努力寻找特色亮点,确立本校特色发展的切入点。这一切入点,要能从本校的实际出发,要符合教育教学规律,要能带动学校的发展,要能树立本校的良好形象。同时,从这一切入点入手,不断总结和积累经验,加大实践操作力度,扩大影响面,并渗透于其它各项工作之中,从而带动和提升学校工作的整体水平,推动学校健康发展。
五、有办学的机制。特色学校的形成,不仅需要以“有特色”的态度和信念去引领,而且要以科学的管理机制去保证。要切实营造本校的办学特色文化,从硬件和环境入手,形成育人特色大氛围,提升整体管理水平。要大胆创新,制定和健全各种激励制度,重视特色研究,重视经验交流和总结,实现“外树形象,内化素质”,进一步推动学校形成整体特色,并不断向高层次发展。特色学校只有在形成特色的过程中,不断加强内涵建设,不断在发展中总结和创新,才能永葆生命活力,并在不断自我否定中实现质的飞跃。要树立正确的质量观、教师观、学生观,真正形成自己的办学风格,切实强化制度建设,使学校朝着优质化、规范化、特色化、个性化方向发展。
在新的历史时期,小学教育面临着社会、经济和文化以及人民群众对良好教育需求的急速发展,所以,小学教育本身必须与时俱进,才能适应新的要求,办有特色的学校正是努力适应新要求的办学途径之一。要以“面向全体和因材施教教育有机结合”的思路开展特色教育,通过“让学生人人拥有健康体魄、人人学会一项体育技能、人人掌握一项艺术爱好、人人具备一项科学探究精神”的实践活动,切实形成“体育见长、艺术见优、科技见新”的特色学校,实现“培养好习惯、好体魄、好素养的阳光少年”的育人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