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岁最什么生肖?
人过三十天过午,这是古人总结的自然规律,意思是说人在三十岁之后,每一天都比以前珍贵,因为过了三十岁以后,人的身体一年不如一年。 那么按照这个逻辑来推导,36-40岁应该是人生最为艰难的一段岁月了,那这五年到底是哪年最难呢?有人说七十年代的人困难,因为他们正在经历下岗潮,有人说是八十年代的人更苦,因为他们正好赶上经济腾飞的前十年。那到底哪种说法才是正确的呢?今天我们来聊一聊这个问题。
首先来讲我们说的这个“难”,并不是大家所认为的吃不饱穿不暖,其实那个时候物质极为匮乏,人们虽然也有吃不饱的时候,但那种情况并不多,大家所承受的痛苦是心理上的,而不是生理上的。
个人觉得35岁到40岁之间,人们的痛苦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对前途迷茫的恐惧,二是对身心疲惫的恐慌。
为什么说是对前途恐惧呢? 80年代初期,正是改革开放全面爆发的时候,每一个行业都出现了供大于求的现象,那时候各行各业都开始市场化,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越来越多的人陷入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恐慌之中,尤其是那些没有学历、没有技术的普通人,他们对未来的恐惧达到了顶点,天天都在担心自己被社会淘汰,这种担忧每时每刻都折磨着他们,让他们寝食难安。你说这样的生活痛苦吗?当然痛苦!这种痛苦远远超过了吃不上饭穿不暖带来的肉体上的痛苦。
为什么会害怕未来呢?因为80年代是一个颠覆传统的时代,传统的计划经济不复,传统的单位制瓦解,每个人都面临一次选择,你要么选择适应新的环境,在新的环境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要么就选择固守传统,被这个时代所抛弃。两种选择都没有错,但是所带来的后果却是截然相反的——坚守传统的人失去了改变命运的机会,而改变自己的人则付出了很大的代价。
我父亲是70年代的高中毕业生,那个年代的大学录取通知书可以说是无上荣誉,拿到了这张纸就意味着找到了好工作,改变了命运,因此每一个高中毕业生都拼尽全力想去上学。而我妈妈则是70年代的大学生,她大学毕业的时候国家分配工作,她分到了当地的一家国企,成为了一个正式员工,按道理讲这是很多人都羡慕的工作。
然而谁曾想到,不过二十年的时间,电脑开始普及,所有的工作都可以通过电脑来完成,我妈所在的国企由于技术落后,只能不断压缩成本,最终倒闭破产。母亲也不得不重新寻找工作,还好她有大学文凭,虽然年龄偏大,但还是找到了一份稳定的工作。
如果说母亲是因为年龄偏大找不到好工作的话,那我姨妈就真的是不幸中的万幸了。因为我姨妈嫁的是军人,所以在35岁的时候就选择了转业回家,当时正赶上经济飞速发展,各种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我姨妈凭着在部队学得手艺自己开了个理发店,后来还学会了烫发、染发,从此生活的有滋有味。
所以说35岁到40岁这个年龄段,真正痛苦的不是衣食住行的短缺,而是对未来的恐惧和身心的疲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