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屁是什么生肖?
“臭屁”一词,在现代汉语中属于污词汇,带有明显贬义色彩,形容一个人“臭屁”,多是批评的意思。不过如果从历史溯源的角度来看待这个词,其语义的演变过程却可找到笑料——这个词原先可是个褒义词! 明清小说里常用“一放屁(一泡响屁)”来形容孩子放了个惊天动地的巨响屁,以形容其动作的夸张,如《西游补》第九回:“(孙悟空)将身一纵,跳出笼外,坐在一个黑漆凳上。那板凳放下去有二尺高;他伸头缩颈,做几个揖,放了一个大屁。”又如《三侠五义》第八十回:“(白玉堂)说声‘放屁’,把脚一蹬,竟自躺下了。”
“放屁”一词最早出现在南朝·梁·萧统等编撰的文献《文选》中,该书收录有西汉文学家王褒所撰之赋作《洞箫》,其中写到:“轻口吹调,低眉嘘气…呜呼!妙矣哉!一旦而尽,溢耳忘味。岂直香雾云鬟,浓荫羽袂而已乎?若夫取乐当下,或坐或行,无时不然。” 这里的“放屁”显然不是指气味难闻的臭屁,而是指发出“噗”的一声清响的悦耳的屁。
到了宋朝,文人群体开始流行将“放屁”用于书信往还之中,作为亲昵的代称。例如北宋著名文人黄庭坚与朋友邓忠臣的书信中有“近作小词,颇有放瓶之意,闲望湖山,不禁一笑。知我者更请释烦解愠也。”“放瓶”就是放“屁”的隐语。又苏轼与佛印禅师常有往来书信,佛印称呼东坡为“老僧”,自称“无佛”,二人交往信件里常使用“放无佛屁”或者“放老僧屁”的隐语。
及至元代,俗文学盛行,不少作品中出现了“放屁”一词,说明这一词语已经变成了通俗的表达。元杂剧《争报恩》第一折就写道:“我为你吃了几十顿腌菜,多少碗饭,几盏酒,你全不省,倒打我四五下,今日再不要指望。我放屁!你待怎么?” 明末李渔著有论著《闲情偶寄》,此间“放屁”一词的使用已经十分常见了。他在书中提到:“至于曲中‘放屁’二字,最俗、最滥、最下流……须令曲中之词,句句匀净……如一句中用了一个‘屁’字,便减了三分文采;用两个‘屁’字,又减了一份风流。”“放屁”在当时已是一个流行词,并且得到了文人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