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话是指哪只生肖?
子鼠 子鼠在十二生肖中排行第一,与十二地支相配,子时指午夜十一时至凌晨一时,也是新旧时辰的交接时刻。古时人们根据一昼夜分为十二等份,每相等份作为一个时段,每个时段的开始和结束都有其对应的动物作为象征,这就是“子时鼠胆大”的来历。也有传说认为,子时是阴阳交汇之时,阴气盛极而衰,阳气刚刚开始萌发,所以老鼠敢在这时出洞活动。 丑牛 丑时是凌晨一点至三点,也是新一天开始的第一个小时。《晋书·天文志》中说,“牛星为天田,主五谷。”宋朝曾敏行编撰的《独醒杂志》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说宋高宗绍兴年间,浙东盐场出现异兆,一夜之间庄稼被毁,“田中皆成灰土”,后来查看监控发现,原来是牛妖所为。这个故事里,耕牛似乎成了妖怪,破坏庄稼。而在现实中,农民对牛非常敬重,甚至将它视为神灵来祭祀。于是,古人相信,这时节牛会发挥自己的神力帮助人类。
寅虎 寅时指的是凌晨三点直至五点,又叫“日旦”、“平旦”、“黎明”。在古代神话中,万物都是虎所创造的,故《礼记·檀弓下》中有言:“古之君子必自有年,有年,然后可以祀祖。”“有年”其实就是指岁寒冬至,此时夜长昼短,而虎视眈眈;另外,古人将东方称为青阳之位,所谓“寅木生旺,青龙奋起”,这里的“寅”实际上也代表的是春天万物生发之意。老虎在这个时辰最为凶猛,不可轻敌。 卯兔 卯时指的是凌晨五点至七点,又称“日出”、“旭日”。兔子在这个时间最活跃,据说此时它的眼睛是最亮的。另外,古代军队里有一种兵种叫作“卯兵”,据说是凌晨时分突袭偷袭的士兵,他们头戴着用木头制成的假面具,脸上涂成白色,双手举着刻有小旗的竿子,奔跑起来就像兔子一样。所以,兔子在此时受到赞扬也是在情理之中了。
辰龙 辰时指的是上午七点至九点,又名“早食”、“早餐”,这个时间恰好是古人上朝的时间,所谓“晨钟暮鼓”,因此辰又被称为“玉堂”或“天庙”。在神话传说中,龙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图腾,它是水中的主宰,能够呼风唤雨,可以说是无所不能。如此强大的神兽,自然不是其他生肖能比得上的,故有“辰龙最好斗”的说法。 巳蛇 己时指的是上午九点至十一点,也就是此时太阳已经升得很高了,所以又称“日中”、“正午”。在中国古代神话中,蛇不仅是龙的化身之一,而且也是伏羲、女娲的化身。《韩非子·尧舜篇》里记载了一个名为“负图”的故事,说是上古时候在黄河边上长着一棵大树,上面有图案浮现,其中有龙有蛇还有山。
午马 午时是指中午十一点至十三点。在古罗马时代,人们普遍认为中午是一天当中阳气最盛的时候,因而这个时间点也被称为“马时”或者“盛阳”。同样,在中国古代民间,人们也会选择在这个时候晒粮食,因为午时的阳气最重,可以杀死其中的虫蚁。《管子·轻重篇》中就记载了这样一桩奇事,说是在某个雨天,齐桓公穿着衣服带着干粮出去游玩,结果回来之后,衣服干了,干粮没了,显然是遇到了“太岁”或“木魅”之类的东西。
未羊 未时指的是下午一点至三点。按照习俗,这一天里的时间要分作八块,称为“八砖”,其中申时属金,酉时属木,戌时属火,亥时属水,而未时和午时的属性并没有区别,都被认为是阳的归属。由于午尚未时同属火,而火又具有攻击性,故这一段时间也是“毒如猛虎”,容易生气发火,与人产生矛盾。 申猴 申时指的是下午三点至五点,即日落西山之际。据说这个时候猴子会变得格外兴奋,因为它可以看见人肉眼看不到的东西。当人们在这个时间段外出探险时,往往会让猴子留在原地看守。
酉鸡 酉时指的是下午五点至七点半,也叫作“日沉”、“傍晚”、“日没”。相传这时候公鸡开始打鸣,所以有“雄鸡唱晓”一说。在唐朝时期有一个“烧尾宴”,所谓“烧尾”就是庆祝猴子或者鸡的生日,因为它们两者的属相最后的一个字均为“夕”,而“夕”意味着一天即将过去,新的生命又将开始,因而特别值得庆贺。
戌狗 戌时指的是晚上七点半至十点,也叫作“黄昏”、“日没”。关于这个时间点,古书上有这样一句描述:“日没酉金,黄昏火亮。”意思是说,太阳落山后,西方天空中燃烧着火红的彩霞。而在现实生活中,确实也是这个道理,夕阳西下的画面总是美的让人如痴如醉。 亥猪 亥时指的是晚上十点到凌晨一点,古称“三更”、“夜半”。虽然这个名字听起来有点可怕,但实际上却是人一天中阴阳交替的时候,所以中医讲究“子时安眠”,养生之道在于在这个时间安然入睡。而“亥”字又是屋字头,说明此时人们该休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