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字是什么生肖?
“屈”字是“欠”和“广”的组合(繁体字),其中这个“广”字就是代表一个人生肖的“家”字。 “曲”字代表的生肖是鼠。 (因“弓”字表示的“寅”属虎;“女”代表“牛”;“人”代表“猪”;“戈”字代表“辰”属龙) 具体解释如下: “曲”字的部首为“广”,“广”字之字形如房屋,故“曲”字表示有屋之生肖。
在《康熙字典》中,“曲”字所代表的生肖除了以上之外还有“马”、“羊”及“鸡”三种。 这是因为“曲”字除上述部首之外,还有另一个形如“高”的部首“之高”。 而“高”字,在一年十二个月之中,只有二个月不出现在“酉”和“戌”这两个地支月中。 这二个月分别是农历二月与八月,而在此二个月所在的月份中,对应的公历时间则多为春季与秋季,因此这二个月也常常被称为春季和秋季。 所以,“高”的字形其实就如“春”或“秋”两字,而这跟一年的季节有关,而不同的季节又对应着不同的属相。 “曲”字代表的生肖其实是“未”羊、“午”马、“申”猴和“巳”蛇。 在上面所说的《康熙字典》中就有记载,不过其排序却是以“午”和马为首,接着才是“未”。 为什么要这样排呢? 因为古人认为午马为阳盛之日,而未羊为阴盛之地,所以把“午”放在“未”前面。 在“寅卯辰”三月中的第一个月“寅月”里还有另一种说法——“三虎四兔五龙”。 其中的“三虎”就是指正月里的“寅”月,因为农历正月属于“孟春”,也就是第一个春季,而这个季节正是属虎的人的属相季。 而“四兔”则是特指农历四月,因为在这一月里有四个“兔”日,即农历初四、十四、二十四以及月末最后一天。 最后一句“五龙”就是说在五月当中有五个“辰”日,也就是农历初五、十四、二十三以及月末最后一天。
在十二生肖里,“屈”字对应的是“龙”。其实十二生肖和十天干是相配的,十天干,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二生肖,即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十二生肖和十天干之间的对应关系不是固定的,而是以“所胜”、“所不胜”、“同类”等确定的。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下:
甲——寅(虎),同类。
乙——卯,亥(兔、猪),所胜。
丙——巳(蛇),申(猴),所胜。
丁——未(羊),所不胜。
戊——午(马),同类。
己——丑(牛),酉(鸡),所胜。
庚——子(鼠),所不胜。
辛——未(羊),同类。
壬——申(猴),酉(鸡),所胜。
癸——戌(狗),所不胜。
从上面的关系可以看出,一个天干可以和一到三个地支配对,而地支只能和一个天干配对。天干和地支之间的“所胜”、“所不胜”即我们通常所说的“生克”关系,例如,丙火能“胜”巳蛇、申猴。十二生肖中,鼠、牛、龙、狗与五行中的“水”相应,其中属狗的对应“癸”水,属鼠的对应“庚”水,属龙的对应“壬”水,而属牛的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就是对应“己”土,另一种情况是和“水”同类,也对应“己”水;虎、马、羊与五行中的“土”相应,虎和羊属十天干的“同类”,分别对应“甲”土和“辛”土,而属马的对应“午”土,是“戊”土的“所胜”;兔、猪、鸡与五行中的“金”相应,其中属猪的和鸡的都属“同类”,分别对应“乙”金和“辛”金,而属兔的有二种情况,一是对应“乙”金,二是和金“同类”,也对应“癸”金;蛇、猴、龙与五行中的“火”相应,其中属蛇的和猴的分别对应“丙”火的“所胜”,而属龙的有二种情况,一是和“火”同类,对应“丁”火;二是对应“丙”火,是“丙”火的“所胜”。以上分析表明,十二生肖中有的只能和一个天干对应,例如牛、龙、羊、马等,而有的则可以与二个甚至三个天干对应,例如兔、猪、鸡等,因此,对于不同的生肖,取名时可以有不同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