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廷指什么生肖?
天庭是神话传说中的仙界,玉帝等神仙居住的地方。在十二生肖中,牛、兔、马、猴、鸡都曾在“西游记”里被孙悟空称作“天庭”的所在地。那么,究竟谁是正确的呢? 首先,我们得了解“天庭”这个词最早出现在哪里。 “天庭”一词最早出现于《尚书·泰誓上》:“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之灵。”这里的“天庭”显然不是指神仙居住的所在,而是指天空,或者说是指日月星辰组成的苍穹。
其次来看“天庭”的正确读音。 天庭正确的读音应为[ tiān tíng ]或者[ tiāntiéng ]。因为,古汉语中的某些称谓,读起来和书写方式是不同的,例如“令”字,读作[ lìng]时作表示使动的意思,读作[ lǐng ]时则表形容词或副词。又如“央”字,读作[ yīng ]时表示中心、中间的意思,读作[ yàng ]时是形容词。
我们来看关于“天庭”的释义。 汉典网的“天庭”释义一: [tiān tíng] 1.亦作"天府"。天上的宫殿。引申为天上的神界。 2.星名。属紫微垣,有三星。 3.山名。即天柱山。 在我的家乡安徽,天柱山也被称作“天庭”,所以这里也有关于“天庭”的典故。相传王母娘娘的蟠桃园就在天柱山上。虽然神话传说充满幻想色彩,但却体现了古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天庭是相对于凡间、地府而言的另外一个空间,是神仙聚居之地。在生肖文化中,也有一些和天有关的成语,如天上地下、天塌不惊等。这些和天有关的成语分别形容了四个动物的品性,它们就是天上地下所指的生肖:猴、虎、马、牛。
天上地下
猴子聪明伶俐、活泼可爱,所以很多人都很喜欢养猴子作为宠物。而且,猴子还特别喜欢打闹爬树,因此就有了成语“上蹿下跳”,后来又被引申为“上天入地”。
老虎号称山中无王,其强悍勇猛的样子让人们惧怕,然而在地支十二生肖中,却有“天上龙,地上虎”的说法。
在地支十二生肖中,马位列一位,地位十分重要。西周时,国家设有专门饲养马匹的地方,被称为“天闲”、“天驷”或“天子”,意思就是“天上”的马匹,后来引申为“天上地下”。由于马的体力非常强健,步伐轻快,有“千里驹”之称,因此在“天上地下”之后又加上了“唯我独尊”。
天塌不惊
人们常常用“孺子牛”来形容服务人民、无私奉献的好干部。那么,“孺子牛”又是怎么来的呢?在《左传》中记载“齐桓公出游狩,至山谷之中,见一老翁,须眉尽白,抚一婴儿曰:‘天将与我产,不将与我产。’公问曰:‘此是何言?’老翁曰:‘我生三子,他天帝取去,今生此子,恐复取也,是以言之。’桓公与左右呼之曰:‘天公’,婴儿亦呼曰‘天公’。
桓公大怒,使人发山林,张大罘,下弩满,援将射之,天遂裂,有二天丁扶之,乃塞。桓公射之,即有三钉下。天帝遣五丁来取小儿,小儿口吐白沫,目出血:,丁以水灌之。其母送之,五丁曰:‘尔无送之,上帝好小童,不足贵也。’天遂合。齐侯与左右取小儿衣,裁数寸而绝,齐侯持之以归,即鲁之公也”。这段话的意思就是:鲁昭公因为幼小时天塌下来,被齐桓公所救,故终生怀德而不敢忘,遂以“牛”来作为自己的“字”。孔子写《春秋》时,为了褒扬鲁公的德行,就称鲁昭公为'天王’,于是鲁昭公就被人称为“孺子牛”。后来人们用来称“孺子牛”,以此来赞颂那些勤苦为民,无私奉献的好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