匹指什么生肖?
“匹”字在古籍中表示数量词“一匹”的意思,相当于现在的“一队”“一群”“一个批次”等;这种含义的“匹”和“匹夫”中的“匹”是不同的。 《礼记·曲礼上》有“君无故玉不去身……君子不夺人之好”的说法,郑玄注:“匹,当为‘披’,或作‘佩’。”可见在古代,衣服是作为个体身份的标志之一。
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以示成年,开始佩戴帽子(束发而戴);而女子十五岁许嫁时举行笄礼,表示成年(及笄而待嫁)。不过尽管男女都有佩戴首饰和衣帽的习惯,但并非每个朝代的规定都相同。比如汉代,规定只有贵族和平民中的杰出人士才能戴帽,其他人只准束发——显然这又是受游牧民族影响的结果(蒙古、西藏等地区至今仍保留“披帽子”的习俗)。
到了元代,人们无论男女都不再戴帽子了【1】,显然又有受到西域(包括新疆地区)风俗的影响。而明代又恢复了汉族传统的戴帽习俗。清代虽然也有“官民通行剃发留须”的规定,但民间并不严格遵守,许多地方还是保持“结发”(男人)或“盘发”(女人)的风格(见《清史稿·舆服志》)。
因此古人所说的“衣冠”往往不是现代意义上的“穿戴整齐”“正装”,而是仅仅表示“穿着”。“匹夫”也不表示现在的“无业游民”“普通人”,而是类似“布衣”一样,泛指老百姓。 除了服饰之外,“匹”还常用于量制纺织品的单位,大概因为古代一匹布的长度约为四丈(参见“丈”);还可以用来表示计算地积的单位——“匹”等于二分之一的亩。另外,“匹”还被用来指称重量单位(一匹盐等于五十斤)、长度单位(一匹绢等于八尺)等等。这些计量单位的来源可能各不相同,但它们最终都能统一用“斤”“尺”等公制单位加以表述,恐怕是因为商业活动的频繁,从而促使人们以“斤”“尺”为基本单位来度量和换算各种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