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日是什么生肖?
“人日”指的是正月初七,又称为“人胜节”“人七日”等。这一天,中国民间有吃面条、饺子、春饼、麻花、花生、鸡蛋、豆腐等习俗,寓意着“长的命比天还高,吃的饱比花还艳”;也有送走穷人的意思,人们会打扫房子,放鞭炮,准备给“穷汉”送去饭菜,将其“请”出家门,再在门外燃起一堆火,将“穷汉”烧掉。
而在台湾,“人日”则被称为“七元节”“值寿节”“人庆节”或“七爷诞”,是一个重要的节日,有着丰富的民俗活动,诸如祭祀祖先、摆七爷宴、吃糖粿、耍龙灯、舞狮子、吹唢呐等等。
在台湾“人日”这天,家家户户都要祭拜祖先,他们会在桌上摆上菜肴和水果,其中必须有一碗葱油面(寓意会长命百岁)、一根油条(象征年年有余)及一只金桔(寓吉祥如意的意思),然后点燃蜡烛,开始拜祭。 在部分客家人聚集的区域,“人日”还有逛“七娘庙”的传统,“七娘庙”又称“妈祖庙”,是供奉闽台两地广泛崇拜的女神——林默娘的地方。据说,在正月初七这一天,如果有机会去“七娘庙”里烧香的话,无论能否如愿,都会得到女神的庇护,来年顺利安康。
除祭祖之外,这一天还有送“穷鬼”的习俗。传说在正月初七这天,“穷鬼”会找上门来,如果家里没有人,他就会到处乱跑,如果你在家里,他会跟着你,并且不停地叫骂。人们在这一天会把垃圾收拾好,并放在特定的位置上,等待“穷鬼”自投罗网。接着,他们就点火烧毁一切废物,并将这些垃圾的残渣埋入地里,以此祈求新一年的财富与幸运。 如今,随着时代的变迁,许多传统习俗已经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但在台湾仍保留着完整的“七爷诞”庙会,每年农历正月七日,各地民众都会不约而同地前往台北市万华区的“七哥公园”,参加这一一年一度的民俗盛会。
正月初一是鸡日,俗称“鸡儿日”。“鸡”与“积”谐音,人们以吃“汤圆”或辣汤面,希望在新的一年中财运亨通,发家致富。“汤圆”又叫“百饵”(音ěr),与“百样甜美”谐音。“辣汤面”是用肉丝、木耳、鸡蛋等煮成的汤面条,又叫“百事面”。
正月初二是狗日,叫“狗娃日”。人们在房里和窑里贴上“狗娃照门,财神入门”之类的红纸条子,又将初一做好的“汤圆”或“辣汤面”送给狗喂食,祈求狗一年四季消灾解难,照护门户平安。
正月初三是猪日,又叫“猪娃娃日”,人们在门上、窑前贴上纸条,写着“猪娃打门,五谷归仓”等词句,晚上还要把从除夕夜留下来的饺子丢在院子里,说是喂猪。有的地方则用绳子把猪肉拴在墙头上喂猪,表示饲育好猪,新年里能肥肥滚滚,卖个好价钱。
正月初四是羊日,又名“美羊羊日”。在门框或墙上用麻秆、高粱秆扎一个“羊形”,也有的用面做一只羊,插上麦苗和灯草,然后粘在门框上,预示着羊肥年美。有的在初一或初二便将所喂养的羊屠宰放在山头上“会山”,也有拴在房顶或晒在窑前窗下的,表示羊肥年美。
正月初五是牛日,叫“牛牛日”。传说过年期间牛在厩中要饮三次“神水”,故此日人们将新打来的水掺上五谷面等给牛饮用,希望牛一年到头健壮,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正月初六是马日,又名“六六日”。人们把过年时食用的面鱼、饺子等食物给马喂食,有的地方把灯挂在马槽上,希望牲口少生病,能干更多的活,驮更多的东西。
正月初七是人日,又叫“七姐妈”“七姐娘娘”等。这一天人们用面、米粉及豆类籽粒蒸“七样菜”或炒七样菜吃,预示新的一年里衣食丰足。“七样菜”也代表着金、木、水、火、土和日、月七种元素,表示天地和合,万事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