菟是什么生肖?
“菟”字的读音,在现代汉语里只有一个多音字tù(第二声)——《广韵》徒故切;而在古代,这个字有两个读音,都是“tu”(第三声) 《集韵·上平四支》作“徒胡切”,又“徒骨切”。 这个字古代的读音和“兔”字相同,所以古人用这个词造的字形和“兔”相似。
既然读音一样,那么“菟”在古代就有了许多和“兔”相同的含义——“菟”字最早的含义是“兔”。比如:
1、三尸神:即人身中的三种毒虫,传说它们每晚都在体内偷食精气,早上爬到头上,令人头痛欲睡。道教的《太上三尸中经》说,杀死这三尸虫,可以长生。方法是每天早晨起来,在头脑清醒,没有睡眠感觉的时候,想自己的元神(生命之本)停留在眼睛上,用明亮的眼光射穿头顶,再回到体内。这样做36次,三尸虫就被杀死了。唐代医药学家孙思邈就在他的《寿域神方》里介绍了这种内视的方法。
2、五毒:古代认为春天有毒蛇,夏天有蝎子,秋天有蜘蛛,冬天有蜈蚣,农历五月有蚊子和癞蛤蟆。
3、五疫:中医书上所说的五种传染疾病。
4、六畜:指六种家畜:马、牛、羊、猪、犬、鸡。 后来“菟”字还引申出“脱”的意思。因为“脱”可以去掉衣裳,所以“裸体”也叫“菟体”;因为脱光了就赤身露体了,所以“赤身”也叫“菟身”;因为什么衣物都没有就是裸体的意思,所以“无衣”也叫“菟衣”——《战国策·齐策二》:“邯郸之民,十人九病。”唐玄宗注:“今东鲁患瘦者,亦名‘菟’。”
在十二生肖中,“兔”通“兔子”,是人们所共知的。但对某些古版本的《十二生肖歌》中将“兔”字写成“菟”字则茫然不解:“难道兔、菟本是一物而异称?”其实,这是古人以“通假”手法将“兔”字写成“菟”字造成的。
所谓“通假”,是汉语特有的语言现象。通假字是通用字和假借字的合称。通假字始于先秦以前,盛行于西汉以前的古书。通假字是同音代替或近音代替,通假字和被通假字在当时肯定是同音字或音近字;由于时代的变迁,语音发生变化,通假字和被通假字的语音就不相同了。
“菟”是“兔”的通假字。在古汉语中,它们是音同义同的。《说文解字·兔部》:“兔,兽名。”,段玉裁注引吕忱《字林》曰:“白者曰明兔,青者曰紫兔,大者曰狡兔,小者曰孙兔。”《玉篇·兔部》:“菟,兔也。”《字汇·兔部》:“菟,音通兔。”《现代汉语词典》(1978年第1版)和《说文解字注》(2009年第1版)都作了注释。
在古代文献中,“菟”字在多数情况下通“兔”,如:“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今君有一窟,未得高枕而卧也。”(西汉·刘向《战国策·齐策》)“秦西有巴蜀, Hudson,汉中有陈仓,东有宛叶,南有巫骆,北有阴马,兼此诸侯,西胁大夏,白帝、身毒,东说(悦)东胡、韩、魏、南海,北发匈奴、大月氏,是黄帝以雕题黑齿,而有辖外之兵也。”(南朝·宋·范晔《后汉书·臧洪传》引《战国策》“陈仓”注,“雕题黑齿”注引《庄子·逍遥游》“发”通“征”)“东有宛叶”的“宛”指宛朐,即今河南濮阳县,古黄河之滨;“叶”指古沈叶戎的叶地,即今河南叶县。其时,黄河流域是“兔”(R)生态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