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生肖谁凶?
子鼠 子鼠为十二生肖之首,与十二时辰中的子时对应; 《礼记·曲礼上》有载“天子听朝,大夫入揖,士闻声五拜”,可见早年间臣子觐见皇帝是有一定的礼仪规定的(当然现代是不存在了);而子鼠在夜间活动,与夜行性的动物一样有自己独立的通道,不会干扰他人休息。 在神灵世界中,子鼠是掌管人间福祸的神明,同时掌管阴阳两界。作为第一神的属下,其地位可想而知,但性格却比较胆小怕事、爱钻牛角尖。
丑牛 丑牛位于十二月十二生,与十二时辰中的丑时相配。古人“以夜计昼”,夜晚开始于戌时(19时至21时),而丑时正好是一天中第二个时辰,所以以丑牛指代深夜。 《战国策·燕策一》中有言“宁为鸡口,无为牛后”,意思是宁愿做小而强的首领,也不做大而弱的附从,这恰好与牛的个性相符——做事踏实、勤勤恳恳、从不说大话空话。而且,在神话传说中玉帝是乘牛驾云的,可见牛的地位在诸神中也是首屈一指的。
寅虎 寅虎与正月立春相对应,《礼记·月令》中记载了古代祭祀的时间,其中立春在正月“朔日,祀门,乃命渔师取之”,即正月初一这一天要祭祀门神,而第一个登场的便是寅虎,它的形象便是在门两旁蹲着。 古文献中还记载了春天打猎的场景,《庄子·秋水》中“顺吾意而行”的夔就是传说中的猛兽,还有“犀兕麋鹿,足以为驾”,也就是说在古代春猎的主要目标即是老虎和豹之类的猛兽。在现在一些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地区还保留了春季祭山神、砍刀斧头劈山的习俗,似乎都在印证上古时期人们希望通过这种仪式来祈求虎的力量来保佑平安。
卯兔 卯兔与二月惊蛰相对应。《逸周书·时训解》中载“雨水之日獭祭鱼”,说的就是每年二月份兔子开始在河边喝水吃草,水边的水草被兔子啃得整齐如篦,仿佛有人在河边摆上供品一样,所以古时也有人称它为“玉兔”。 还有一个与月亮相关的故事:相传玉兔住在月宫之中,原本只是捣药的普通兔子,因为偷吃了太上老君的长生不老丹药而得道升仙,成了月宫中的神仙,每天做着摇扇子的悠闲工作,后来就成月中玉兔。
辰龙 辰龙与三月清明相对应,《逸周书·时训解》中说“清明之日桐始华”,说明这个时候白桐花开放。而在古书中关于龙的记载很多,它既是祥瑞的象征又是主杀伐的天神。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龙是鳞虫之长,而鳞虫之一的就是蛇,所以在早期龙的形象就是蛇身,这样来看辰龙其实就是指代巳蛇。这种说法也在某种程度上得到了印证,因为在道教体系中龙和蛇都属于阴类神兽。
巳蛇 已蛇与四月立夏相对应。先秦诸子百家里就有“斗蛇”的文字出现,《庄子·山木》里也有“其行步之徐疾,与其争斗之分厘”的说法,可见当时的人们对蛇是非常熟悉的。 而作为阴类神兽的蛇在神话传说中也一直是主阴、主杀的神明。《山海经·南山经》中就提到了“诸沃之野……凤皇卵,民食之;有大蛇,民食之”,看来古人对于蛇的崇拜主要源于它对腐肉烂浆的吞噬能力。
午马 午马与五月芒种相对应。在二十四节气中被称作“小满”的节气就是在五月小满前后,此时北方冬小麦等作物生长旺盛,正处于开花灌浆阶段,需要水量较多,如果遇上干燥的晴天,农谚说“小满天晴热得很”,那么对作物的损害很大,所以古代的祭祀对象中有“马神”,也就是管天气之神。
而在汉代画像石中有骑马执戟或射猎的图像,可见马与武力强盛密切相关。另外在道教体系中马也是一个重要的符箓,与神兵神将相关联。 未羊 未羊与六月小暑相对应。古书上记载羊的习性喜阴阳柔媚之气,与君子之道相符(其实这也与绵羊的性情有关,而山羊则比较刚烈);且羊在这个生肖中排行第八,又正值夏历六月阴气渐盛之时,所以未羊的个性是比较内敛柔和的。 古人用羊来象征祥和,这与羊的生活形态有关,羊在觅食的时候总是静悄悄的不敢惊扰别的动物,所以得到“羊”“祥”的字形文字。
申猴 申猴与七月立秋相对应。俗话说“猴子搬玉米—掰一个扔一个”,形容做事情非常毛躁;而《礼记·檀弓下》中有“哀公问丧服,孔子对曰‘西夷之子’……”,其中的“西夷”就是指西域的胡人,他们身穿“缁布冠”,而缁音同“兹”,意思就是穿着像栗子花纹一样的衣服(比喻颜色不协调的衣服),这就形象地描述出猴子捡桃的形象。
另,民间有“七窍玲珑心”的说法,指的是《封神演义》中姜子牙的坐骑四不像,而四不像的原型就是猴子。
酉鸡 酉鸡与八月白露相对应。古人认为鸡是一种喜欢光明的动物,所以初生的婴儿看到灯光就会停止啼哭,而等到长大成人能够说话的时候就称呼自己为“先生”;再加上公鸡具有报时的特点,所以“鸡”字上面半部分就是代表太阳的“阳”字。 《诗经·豳风·九罭》里有“鳟鲂,鳣鲔,莼鲈,荐鲔”“鸿鸧,鹔鷞,鹄鴈,晨鸣”,其中鳟鲂就是鳊鱼,鸿鴈就是大雁,而早晨和晚上鸣叫的鸟分别是鸦、鹤之类,这些鸟类都是属于酉类的。
戌狗 戌狗与九月寒露相对应。《周礼·考工记》中有“凡蓄豕,其色宜黑者,谓之乌金猪”,意思是说黑色猪比较吉祥,而这正迎合了古人的审美标准,比如在玉器中就有“墨玉”的品种。而“戌”字上面的“戈”字表示兵器,下面“戊”字的寓意就比较抽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