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是什么生肖?
“畢”字是象形文字,像祭祀時大司樂的姿勢。大司樂要舉起樂器為天子演奏,表示慶祝的意思。這個儀式叫“畢”。所以“畢”有結束、完畢的意思。“畢”也有滿足的意味在裡面。比如《禮記·檀弓下》載:“君哀庶母,孝也;庶母憐君,慈也。”孔穎達疏云:“施恩曰孝,报德曰慈。”這就是說,對于父母,我們盡孝道是一直要奉獻自己的一切,直到生命终结為止。但對於慈母——即生了我而又把我都教養大的母親則可以“畢”。這個“畢”即是說我終於長大了,可以報答你的养育之恩了。
再如《左傳·昭公二十五年》载:“季平子伐邾,爲鄫人師,以包茅入關。”杜預注:“謂入貢包茅,爲行師之資。”宋祁補注引王肅話:“當祀而缺其禮,謂之不恭;當食而缺其中,謂之無信。”這里“不恭”“無信”都含有指責意思。被指责的一方面如果覺得有愧於人,想挽回損失,那就只有“補過”一途了。
最後,我再引一段與“畢”有关的典故來闡釋一下“畢”的字義。《論語·微子篇》載,殷商末年,纣王无道,周王得志,周武王率軍攻向朝歌(朝歌乃紂王的都城)。臨行前,周武王授命太師散宜生等制定戰策,作好備戰工作。不料,戰艦行至河中,突然風雲四起,濤浪騰空,周師屢战屢敗。周武王連夜召开軍議,眾將紛紛献策。太師散宜生出班奏道:“臣聞商紂王好色,今王亦好色,莫若以美女誘之。”武王聽後大喜,遂派散宜生前往朝歌,先拜見紂王,再進獻美女。孰料纣王得到美女後,立刻暴跳如雷,把散宜生叱退下臺。
事實上,纣王之所以會怒從心起,是因為他早已得知散宜生這番計劃的真實用意,便氣憤地說:“吾已知之矣!夫武王自渡河以来,東征西討,南剿北伐,四面八方,幾乎沒有他的敵手。今又設下奸計,欲诱我入網羅……爾等豈不知獵物不可獵盡?魚餚不可食絕?美色不可玩縱?” 講到這里,可能已經很明顯了,“布”字裡的“示”代表的就是那面舉起的聖旨牌。整句意思是說天子頒布了禁止殺生的命令。
鼠,地支中的第一个地支,与生肖鼠对应,亦称子,古人把每日第一个时辰命名为子时,亦称夜半,是指23时到次日凌晨1时。《说文解字》说:“鼠,鼠者雌也。物之精者,亦呼之曰雄。”鼠字是个象形文字,上面是“臼”,下面是“厂”(石也)。石臼里装什么都可舂,舂米舂药都行,这象征着鼠为十二地支配属的天下之精,无所不宜。
在中国文字,人有许多同义词,如“大、夫、天、鼠”,这四个字古音相近,故有互训,如《说文》:“大,天大,人之长也。”“天,万物之盗也。夫,天近臣,时日月,主蚀者。”“鼠,鼠者雌(雌雄同义)也,物之精者,亦呼之曰雄。”
“大”字,甲骨文是一个正面站立的人。 “天”字,甲骨文是一个倒立的人。“夫”字,甲骨文,上面一个像张设的网,下面一个作跪伏状的人。《说文》说,“天”是“万物之盗”。“盗”字从皿皿,从隹足,合起来指一种善盗的鸟类,如鸦雀。 “天”字和“夫”字,都是人的异名,又说人是“万物之盗者”,这都是说人与其它动物不同,人善于思考,有远见,知道贮藏东西,有长远打算。
《周易.序卦传》说:“有夫妻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制度礼仪有所措。”“有夫妇然后有父子”这句,就和上面的意思有关。人类不同其它动物,知道夫妻一起过日子,共同贮藏东西,抚养婴儿,有长时期亲密的合作关系。夫妇关系,是建立在男女有别这个前提条件之下。天地万物都是由雄与雌交合而生,动物植物都如此,所以古人就用“夫妻”来说明天地。
这从“天”字的本意看得很清楚,“天”字是一个倒立的人的象形,古代中国人认为,人在直立时是“俯视”地位,人在倒立时是“仰视”地位。因此中国人就用“天”字表示人抬起头向上看时所看见的一切东西。
中国人最古的古文,用直立的人的象形表示“人”字,用倒立的人的象形表示“天”字。人抬头向上看叫“仰视”,人低头看下面叫“俯视”。中国人一直认为,所谓“天”与“地”,只是“人”俯视与仰视而已。“天”与“地”都是人的异名,人就是“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