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之东隅是什么生肖?

阙平阙平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是成语,语出《后汉书·冯异传论》:“虽无东隅之救,岂非桑榆之功。”意谓在日落处(东隅)有所损失,在夕阳余晖所及之处(桑榆)得到了补充。比喻在此处损失,却在彼处得到补偿。

这实际上是一个古代神话故事,出自《淮南子·天文训》。该神话讲述了黄帝与蚩尤之战,以及尧舜禹时期水患、地震和蝗虫等自然灾害的故事。这些灾害的出现都有不同的解释,但这个故事的核心却反映了自然界的变化规律,即所谓“天地变化,阴阳消长”(《淮南子·天文训》原文)。

古人很早就发现了昼夜交替的规律。《淮南子》高诱注曰:“晨则承朝,夕则授暮;昼则受午,夜则受卯;卯则受晨,暮则受旦——此为一日也。”其实也就是现在所说的白天和黑夜。这是客观存在的自然现象。

但是人们对于自然的认知总是循序渐进的,不是一次完成的。因此便产生了对自然现象的不同解读。如这个“一昼夜”的解说就受到了汉代流行的天人感应说法的影响。司马迁在叙述夏商周时期的天象时,往往将自然现象与帝王命运联系起来。如《史记·天官书》说“汉兴,高祖之七月,荧惑守心。”又如《周本纪》中关于周文王的一星变白的事,都暗含着天人感应的意思。

到了东汉,天文学有了进一步发展。人们已经认识到日月星辰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而所谓的“灾异”也有其原因。东汉学者张衡在这方面做了许多工作。他所制造的观察天象的仪器——“浑天仪”不仅精密准确,而且还首次解释了“斗转星移”的现象。

与此同时,他还撰写了学术著作《灵宪》,对“浑天说”进行了系统阐述。在这篇不朽的文章里,他明确提出了“月者有晦朔,地球有春秋”——月球有阴晴圆缺,地球有四季更替。这种看法突破了前人“天圆地方”“阴阳消长”的说法,为后来“地圆说”的提出提供了重要依据。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