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生肖有字?
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除了子鼠之外,其他动物都有文字记载。 子鼠,子在十二生肖中排位第一。在古代,子鼠与乾卦相对应,《周易·乾》中说“大君元首”,将国君比作子鼠。孔子说:“君子学道则智”(《礼记·中庸》),将智者与子鼠联系起来。汉代的《淮南子·精神训》中也谈到:“千岁鼠伤,虽不可为良医;百岁虎威,不可作将军。” 丑牛,古时农民靠天吃饭,一年之中最隆重的节日就是春分立 春和秋分立秋两个节气,立春有“打春”风俗,立春期间有个传统的祭祀活动叫做“鞭春”,后来发展成“春神”。《吕氏春秋·仲春纪》载:“是月也,令民社祭户,敬顺炎帝,祝祀于高禖,先阴而后阳,先幽而后明。”高禖又称郊禖,是掌管男女婚姻的神,而主管婚配的女神被称为“蜡神”或“媒神”,即现今所说的“月老”。《尔雅·释天》:“立春之日,天子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以迎春於东郊,庆赐节宴。”
寅虎,古人以寅时(早三点到五点)为虎时辰。《尔雅·释兽》郭璞注:“寅,野虎也。” 卯兔,据考证,商周时期的人们就已经意识到月亮圆缺变化对生物生长和人类情绪的影响,并以此制定出了日历和二十四节气。随着人们对月球运动规律的认识,人们发现农历每月初一新月当空的时候,往往恰好也是地球处于公转轨道上的某一位置,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附近,所以这一天也被称为“夏至”。
辰龙,古代汉族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发现了星辰运行的规律及与地面结构的关系,创造了“星宿”这一概念。“斗柄指东,天下皆春;斗柄指南,天下皆夏;斗柄指西,天下皆秋;斗柄指北,天下皆冬。”其中的“斗”是指北斗七星。可见,古人很早就认识了北斗七星。“龙”在中国文化中是地位很高的图腾,关于龙的起源,目前学界仍然有很多争议。
已蛇,《说文解字》认为“已”象形字形,“己”像蛇形体,表示“象形”的意思;徐锴则解释“己”字说:“象蛇形,一曰象形。”由此可知,“己”和“已”在古代是不同的汉字。
午马,古人用天干地支来计时,每个时辰分为三个时段,每段一个小时,称之为“初”、“正”,“末”,又用十二地支来标注每天的时间,从凌晨一点至两点为“子时”,以此类推,午时就是中午十一点至十三一点。马属于陆地上奔跑的野生动物,通常早晨和傍晚出来觅食,所以“午”字的形象就用一顶“草帽”下面两只腿的方向指示。
未羊,传说黄帝时期的史官仓颉发明了文字,舜时史官胡曹做了文字的工作,他们共同创造了甲骨文。到了秦朝小篆问世,汉朝隶书流行,汉魏六朝时草书出现了,唐时有颜真卿等人创造的楷书,宋元明时期行书法兴起,清代字体趋向繁复。所有这些字体的变化和仓颉有关,被后人尊称为“仓颉先师”。
申猴,古书上记载,伏羲“头上有角,日中天人之际也。”(《路史》),又讲“人头鱼尾”(《史记·五帝本纪》),这些都是指的猴。民间还有“猴子搬桃”、“猴子吃西瓜”等故事。
酉鸡,鸡在十二生肖中排行第七,与十二地支中的酉相配。《诗经·王风·黍離》中有“禾黍油油”的句子,“禾”就是水稻,“黍”是指谷子,而“離”通“罹”,意思是“遭遇”。后人也常把“黍離”用来形容悲伤惆怅的心情。
戌狗,关于狗的文字,最早见于金文,其形状像一只大犬。古汉字中还有一些表示犬的偏旁,如“犬”、“犬”等等。《尔雅·释畜》中说到:“犬未尝言虎,谓虎谓之狻猊。”“狻猊”就是狮子。
亥猪,猪的字形演变过程和羊比较类似,都是早期像正面站立的人形,然后腰间隆起像是人的肚子,再后来像侧身而卧之人,最后演变为现在的样子。古文字学家高亨曾说:“豕性蠢愚,而字从豕者,大都愚拙不雅。”这话虽然有点过激,但也说明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