冹是什么生肖?
“刜”的本义是“砍,杀”,《广雅·释诂》:“刜,杀也。”《玉篇·手字部》:“刜,斩也。”后来引申指“削平”、“清除”等意思,如《庄子·天道》中的“故曰:‘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枯槁之人,火不能热,水不能溺,刃不行血。’” 再后,这种含义渐渐消失,而“刜”的字形则成了“发”的异体字:表示“剃头发”;表示“拔除”(多用于植物);还有表示“出发、起程”的意思等等…… 然而,这些字面的意思都不是我们今天要讨论的重点。因为这里的“刜”并不是字面意义的“刜”,而是象声词。
许慎在《说文解字》里谈到象声词“刜”的时候,举出了三个例子: 第一个例子出自《诗·小雅·车舝》中“间关车之舝兮,思娈季女逝兮。”“间关”形容马车行进时车身低沉柔和的声音。 用现代汉语翻译一下这句诗就是:“缓缓而行的车子啊,我多么想念那美丽姑娘!”
第二个例子同样出于《诗经》,《邶风·谷风》中有: “习习谷風吹我襟,嚶嚶雁鳴入我耳。” 这句话的意思是:和煦的山风轻轻吹拂着我的衣襟,成对的雁儿嘤嘤地鸣叫着飞入我的耳朵。 这里的“習馴”“嚶嚀”也都可以用来表示动物轻轻地叫声。
第三个例子则是我们最熟悉的《咏燕》:“翩翩飞鸟,息我庭柯。” 这里的“翩翩”也是象声词,用现在的话来描述这画面感简直强爆了——一群燕子轻盈地飞来,落在庭院里的树丛上歇脚。 那么,这三个象声词之间有什么关系吗?有的。
清·王引之在《经义述闻·周颂》里有说到:“凡物之初到也,必其声之自近而远,而后可状其来也。”意思是说:一切物体刚到眼前,它的声音一定是从近处开始逐渐远去,然后我们就可以描述它是怎么来的了。 这里所谓的“近远”其实就是指距离的远近,跟声音的轻重是没有关系的。不过,古人认为这是声音的渐弱规律,所以就把那些本来发音轻细的象声词都归类到了“远”这一组。比如“間關”“嚶嚀”。
至于发音洪亮的象声词,古书里面有很多记载,并且大多和“近”有关。例如: 《礼记·檀弓下》:“哀戚之人,貌若无痛者,其旁者疾而视之。”郑玄注:“哭无悲声。” 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论画六法》:“骨法用笔,谓刻画形象,有筋骨主宰,其形若动。” 明·朱载堉《乐府传声·泛音歌》:“按七弦之琴,其声浊。” 这几例里的“无”“不”“浊”都是形容词,用来形容声音洪亮。
由此可知,“髮”字的读音是上古音属于见母鱼部,与“間”“洽”“伐”为音;中古音属于见母夹韵,与“话”“假”“伐”同音;今音属于匣母麻韵,与“划”“价”“罚”同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