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指什么生肖?
“鼠”在十二属相中排行第一,与十二地支中配属“子”;农历每年分十二月(月建),一月为一元,每一元分别用十二生肖中的某一动物来命名。农历腊月为子月,正月为寅月,以后每月依次是卯月、辰月等以此类推,至腊月又是子月。这样周而复始循环下去。所以,子鼠、丑牛、寅虎……就产生了。 那么为什么用鼠来象征“子”呢?因为古人是用天干地支来记日的,其中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天干和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相互配合记录每一天的日期。而每一个干支都代表一种动物,其中“子”代表的是鼠。
此外还有个问题也需要解释一下,那就是在古代人们用“子”“丑寅卯……”这些文字来记录时间的时候,其实已经存在阴阳的概念了,只不过这个时候的阴阳还没有划分昼夜的意思。直到东汉王充著《论衡》时才出现“昼阴夜阳”的说法,以后“子夜”才特指午夜。 从汉代开始人们用“子”记录的时间范围变成了中午11时至凌晨1时,而且这一概念一直延续至今没有改变。
除夕晚上十二点前仍属前一年,因此十二点以前出生的属前一年的生肖,十二点后出生的属新一年的生肖。农村也有的把接神的时间(一般是子夜前后),算作分界线。但总起来看,仍以除夕子夜为分界线为宜。
除夕的前一天是腊月二十九。但有的年份是二十八,这是因为十二生肖和十大天干,按规律要十年一大循环,三年一小循环。除"虎兔"、"马羊"、"猪狗"相连是一大二小共五个年头外,其余的都是两大三小五个年头。所以有的年份要"除双九"。
生肖与十二属相属十二地支,与民间的纪年方法有关,人们在记年时,给每年取了名称。与天干纪年法不同,地支纪年法用十二个动物与十二种自然现象对应的十二地支相配,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属相。这种纪年法没有文字记录说明是什么时期产生的,也没有找到是什么人倡导的,只在民间传播和应用,属于劳动人民的创造。这种地支纪年方法虽然也在年头上纪年,但是,它所取的名称完全与天干纪年法不同。动物与自然现象配对的名称是: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十二种动物名称与十二地支相配命名,是约定俗成的,没有发现有与这种命名有关的文字记载,这种纪年方法是在民间传流使用的。
这十二种动物名称,都属十二生肖。十二生肖在地支纪年法中只与年头纪年有关,并不对应天干纪年法中的年、月、日、时。十二生肖的纪年是从子鼠年开始算起,每年轮一次生肖。与天干纪年法不同,地干纪年法从"子"年开始只记生肖年,而"子"年本身既可与甲、丙、戊、庚、壬相配,也可以与乙、丁、己、辛、癸相配。即"甲子年"与"乙子年"都可以是鼠年,子年鼠鼠,两者是并存的。
子年鼠配对的自然现象在上面所说中是"鼠",与子年鼠配对的动物则是鼠。人们也习惯地笼统称为"子"年,这与天干纪年法相同。按照子年鼠鼠轮一次,十二轮为一个十二生肖大的循环,也是十二年。天干纪年法与地支纪年法没有关系,如公元1973年是天干纪年法中的壬申年,而地支纪年法是猪年。公元1983年是天干纪年法中的癸申年,地支纪年法也是猪年。公元1993年是天干纪年法中的甲申年,地支纪年法还是猪年。公元2003年是天干纪年法中的乙申年,地支纪年法还是猪年。按照天干纪年法,申申十二轮大循环是六十年,而地支纪年法申申十二轮大循环是十二年。从这四个猪年可以看出二者之间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