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劳的动物是什么生肖?
当然是牛了,因为“孺子可教”中的孩子指的就是牛。而且《礼记·祭义》有“农夫夙兴,早出暮歇,两手秉耒,以冀秋雨之馀。今此未收,而日思中野,何以能饭与?”“执耒而朝,何也?”的记载,说明周代就有早出晚归、勤奋耕作的农人形象,而这个形象正好就是“孺子”的形象——孔子善于教育学生,人们用“孺子可教”来形容他教学有方,这“孺子”自然也是牛的化身了! 《庄子·天道》也有“夫牛累然处在田间,人以刃刺之,循南而失,其牛何尝行千里!”这是说在田里劳作的牛虽然辛勤,但所走的路也不过数里而已,和行千里的马相比实在不值一提。这就和“驽马十驾,功不在舍;骐骥一跃,功在一时”的意思差不多。可见古书关于黄牛勤劳、刻苦的印象是非常多的。 而《战国策·燕策二》中有“燕人送柳下惠尸于齐”的记载,这个柳下惠其实就是一个大懒汉,为了描述他的德行,后人编了一个“义不娶妾,廉而不贿,居处不淫,出入不妄”的故事(见《檀弓下》)。由于“贤者安贫知命,君子乐道忘机”,于是这样的懒汉成了德行圆满的象征。汉代的杨雄在《法言·孝友》中对这种德行做了高度的赞扬。
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上流行着一种“清谈”的风气,所谓“清谈”就是用老庄思想来解释儒家经典,而把儒家的那些道德规范完全虚化,在这种言论风气的刺激下,很多文人表现出一种不求上进的态度。对此,《晋书·宣帝纪论》颇有微词,认为这些士人“身无半斤之履”,“手不握笔,坐食而亡”,一副懒人相。 至于说到兔子,它那“昼伏夜出”的生活习性本来就不适合用来形容“勤劳”这一主题,因此在这里“勤劳”是指它们生育能力强,一窝可以生好几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