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师如何为人师表?
一、“为人师表”的理论来源
师者,人之模范也。师表风范,为人垂范。“为人师表”作为一条师德规范,在我国有着深厚的文化渊源,最早可追溯到韩愈的《师说》,“师者,人之模范也。”柳宗元在《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提到:“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天下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由此可见,不仅教师须作为学子的表率,甚至教师之行为足可代表社会风尚。唐代张谓《送单于裴将军出塞》诗之三:“旗回海风急,阵阔沙鸟乱。戎夷深深的体会到,他们最畏惧的是守边将帅和士卒能够“礼信佳”,能够“恩信”、“恩德”、“仁信”、“惠德”、“忠信”,而非仅仅畏惧守边将帅和士卒“戈矛”、“甲兵”、“猛厉”、“猛气”和“猛兽”。他们深知,“德”和“信”、 “惠”才是决定战争胜负的最为重要的力量。
二、师德修养的主要内容是“为人师表”
教师职业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崇高、最可尊敬的职业。教师工作本质上是一种道德实践,教师的人格魅力是师德的灵魂。教师的人格魅力是一种综合性的素质,既表现在师德、师艺、师学、师风上,又表现在其仪表、风度、举止、谈吐上。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教师,要为人师表,要德才兼备,更应以德为先。教师道德是一种职业性道德,它是用来调整教师和学生,教师和家长,教师和教师,教师和社会及教师和教育事业之间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和行为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