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理工大学怎么样啊?
江西理工大学是一所以理工为主,工学、理学、文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教育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办学特色鲜明的普通高等学。学校创办于1958年,时名为江西矿冶学院,1988年更名为南方冶金学院,2004年更为现名。2013年学校成为博士学位授权单位。2017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701-800区间,大陆地区高校并列87位。
学: 1958年
校训:崇德、砺志、博学、敬业
占地面积:5000余亩
学校占地面积3000余亩,校舍建筑面积100余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86亿元,藏书254万余册,电子图书近50万册,学位论文111万余册,建有教育部科技查新站、有色金属工业出版社江西工作站以及5个校级研究机构。
学校以本科教育为主体,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和留学生教育,具备培养学士、硕士、博士完整的学位授予体系,设有16个教学学院、1个独立学院和1个继续教育学院,有各类学生4.3万余名,拥有1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1个院士工作站。
学校拥有4个一级学科博士点、 2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2种硕士专业学位类别的授权。有3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学校坚持“育人为本”办学理念,构建了“知识、能力、素质、人格”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体系,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实施高校、科技部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示范基地、教育部“全国大学生素质教育研究实践基地”,国家知识产权培训(江西)基地设在我校。近五年来,学校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获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68项。“十二五”以来,学校获得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1人,国家级“教学名师”2人,国家“教学团队”1个,国家精品课程和双语教学示范课程4门,国家特色专业5个、工程教育专业认证通过专业1个,国家规划教材8部,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实践教育中心(基地)2个。
学校坚持把“特色定位、质量至上”融入科研工作的各个环节,在钨、稀土理论和应用研究领域具有较强的优势和特色,在国内率先研制成功纳米钨铜和纳米稀土铜,建立了纳米钨铜、纳米稀土铜及硬质合金生产线。学校设有9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15个省(部)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2个省(部)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有“十二五”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团队1个、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江西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3个,是教育部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计划”创新团队、江西省电子材料与器件高水平大学科技创新团队、江西省铜产业科技创新战略联盟和江西省铜产业发展战略研究院等机构设点单位。近年来,学校获国家科技进步(技术发明)二等奖3项,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4项,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2项;连续获得三届江西省人民政府设立的“省人民政府奖”。2012年以来,学校获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41项、国家自然(工程)科学基金项目273项。“十二五”以来,学校主持的各类科研项目4000余项,其中,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子项目、国家“973”计划、国家“863”计划等各类国家级项目259项,获得科研经费5.86亿元;获得省部级及以上科研成果奖113项,其中,江西省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江西省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2项;获授权专利886项,其中发明专利213项、实用新型专利673项。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在国际合作、产学研合作、对口支援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学校与美国、英国、法国等17个国家的50余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开展了多层次、全方位的科技文化交流与合作。学校建有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教育部“高砷难处理金矿资源综合利用实验室”创新引智基地和江西省钙镁电解金属材料科技创新引智基地等国家级、省部级国际科技合作平台3个、国家来华留学生政府奖学金项目和江西省政府来华留学生奖学金项目各1项。学校有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国家级校企联合工程实践教育中心、产业创新中心各1个,省级产学研创新与转移中心3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