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蜀伏是哪天?
“蜀伏”即“四伏”,古书说法不一,有说四月、五月、六月、八月为“四伏”的;也有说二月、三月、四月、五月、六月、七月、八月为“四伏”的;还有说正月、三月、四月、五月、六月、九月为“四伏”的…… 然而不论是哪种“四伏”,都是指天气最炎热的一段时间,大约处在小暑与立秋之间。
2018年的“三伏”是2018年7月17日至2018年8月26日,初伏10天(公历2018年7月17日—2018年7月26日),中伏20天(公历2018年8月4日—2018年8月23日),末伏10天(公历2019年8月24日—2019年9月2日)。2018年“四伏”始于公历2018年6月21日,结束于公历2018年9月5日,整整九十几天! 那么究竟什么时候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呢? 通常我们认为夏至以后气温会越来越高,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夏至以后,虽然太阳直射点开始从北及南移动,但地面温度并不会迅速上升,反而在夏至后第一周(公历2018年6月22日-2018年6月28日)出现持续低温,这一周被称为“夏至寒”。此后,气温才缓慢升高。 一般到大暑节气前后,也就是公历七月中旬,我国大部分地区才能迎来一年中最热的阶段。而今年的大暑,恰好就在农历二伏的第一天——公历7月23日。
“冷在三九,热在中伏”,今年这年三伏天又是“加长版”的四十天。 作为“冬病夏治”的主要节点,今年中伏的特殊之处还在于它与“大暑”和“立秋”节气的重合或交错。在我国古代,人们以五天为一候,三候为一气,二十四节气正好十二个月,每月二十节气。因此当节日与节气重合时,往往会出现一些特殊的天文景象——“节日撞节气”“节气逢节日”——这在历法上是十分罕见的。今年大暑正值农历二伏第一天,而立秋则是一伏之后四天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