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鬼节都有哪天?

上官声槐上官声槐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农历七月,是我国传统的“鬼月”,在民间被称为“盂兰盆节”、“中元节”或“七月半”。 每年的农历七月十五日,是道教的“中元节”;而农历七月十四(七月初一),则是民间的“鬼节”(俗称“祭鬼节”)。 在道教神仙世界中,七月十五这天,是天庭地府、阴阳两界的“节日”,凡是有功行的鬼神都能在这天获得冥间的假期,回到人间享用供品。这一天又被称为“孟兰盆会”。

关于这个“孟兰盆会”的来历,道教经典中有详细的记载。 在西晋年间,有一个叫王予连的人,他的母亲早丧,按照当时的习俗,他应该为母亲送葬。但因为朝廷征召,王予连不得不离开家乡,前往南方服役。临行前,他祭祀了祖先,并承诺来年孟兰盆节回来看望双亲。 到了第二年,王予连在孟兰盆节当天回到家乡,但是家中却空无一人。原来,在王予连外出时,家中先后又有两位亲人亡故,他们的灵魂就在这个时候等待王予连的迎接。

王予连找到亲人的灵魂后,将其带到孟兰盆会上,让祖先和母亲的灵魂见到自己。 通过这个故事,道教宣扬孝道的同时,也告诉人们相信因果轮回的思想。你如何对待自己的父母和长辈,将来你的后代就会如何对待你。

当然,在佛教传入中国之前,古人所说的“孝”是非常狭隘的,只限于父子之间。 《论语》中记载,孔子和他的弟子们在周游列国时受到招待,当地主人非常热情,问他们需要什么,孔子很委婉地说:“吾党之礼真可谓简且勤矣!” 我想,孔子说这句话很有面子,他可能觉得周朝的接待已经足够隆重了,没有必要再挑剔什么。但站在今天的角度上看,孔子的要求其实一点都不高。 首先,古人在父亲去世之后,要守丧三年,期间不剃发、不婚配、不做乐、不旅游……用现代人的眼光看,这三个条件任何一个都够苛刻的了。

其次,在古代社会,父权极大,子女几乎没有话语权。即使如此,当父母的义务也并不全面。比如,父母有责任抚养子女到成年,但如果遇到生病或者贫穷的情况,则不必负责任。相反,如果子女生活富足而有孝心,那么即使父母犯了罪过,也可以通过孝顺来减免刑罚。 古代的“孝”是对父母单方面的付出与索取,它强调的是子女对父母的尽孝,而不是父母对子女的慈爱。这一点,从许多家训当中就能看出来,如《三字经》中“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就是说东汉人黄香小时候冬天替爸爸暖被窝,夏天扇扇子,这是孝敬的表现。还有“宋濂嗜学,洪武十一年,明太祖因尝患痈,命濂医。”“孙康家贫,冬夜映雪光读书。”这些都是强调先贤们的艰苦朴素和孝顺。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