谓与什么生肖有关?
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十二生肖的起源与动物崇拜密切相关。在原始社会,人们将各种动物作为神的化身来崇拜。 作为同动物关系最为密切的十二个时辰,当然也有相应的动物来象征了。《尔雅·释天》中“子,卵也;丑,纽也;寅,徙也;卯,冒也;辰,震也;巳,起也;午,仵也;未,味也;申,身也;酉,酒也;戌,灭也;亥,嗨也”的记载显然暗示着子鼠、丑牛、寅虎等对应的动物,都是处于一个动态的过程之中——它们都在不断成长、变化。这实际上与后来天干地支蕴含的五行生克制化规律是相统一的。而与之相对应的,古人也将这些动物和人的活动一一对应了起来。 这样看来,所谓“与子相应”的动物,其实是对应了“子时”这一时间段,而不是单独指代生肖鼠。同理可解释“与丑相应”、“与寅相应”等等。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说某个月是某个动物的“本命月”似乎更恰当一些。 而这种以时间为单位的“与月相应”的动物,其实和十二生肖的来源关系不大。因为在汉代以前,十二生肖还并非完整的一组,而是各有归属的:子属鼠,丑属牛,寅属虎,卯属兔,辰属龙,巳属蛇,午属马,未属羊,申属猴,酉属鸡,戌属狗,亥属猪…… 那么为什么要将子时的老鼠、丑时的牛单独提出来呢?这可能是因为古人发现了老鼠、牛的行为特征往往具有连贯性(比如说老鼠打洞、牛耕田)并且易于观察,故选此二禽兽来象征时刻的变化。而在汉代以后,人们终于找到了同时适用于各个时辰的十二种动物,于是之前单独代表的动物们便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子”时正是昼夜交替之时,此时老鼠为夜间之王,故而“与子相应”的老鼠依然保留了下来;而“丑”时正好是众生物眠之时,唯有老牛在默默耕作,于是“与丑相应”的老牛也被保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