纏代表什么生肖?
原為《推背圖》之第四象,謂“宋天子”。因宋朝末代皇帝趙昺被元軍攻殺,屍殘荒野,且屍體被戰馬踩踏的情景與“纏綿”有暗合之意,故稱“纏綿象”。 現為生辰八字中第六字「午」的別称;又稱「六曜」、「六儀」之一,是印度古代計時法中的一個等份,分別以十二地支表示,每個等份時刻兩小时。在現代的曆法中表示時間的縮寫「ET」或「A.M./P.M.」中的「P.M.」就是從拉丁文pater noster(午後)簡化而來。
《推背圖》中對這象的解釋極其隱晦: “甲寅,子午亂離。” “甲寅”,建亥之月,陽歷十二月七日至次年一月五日。 “子午乱離”即指“子午衝”,陰曆十一月二十二日時干支屬子午。 “甲寅”亦屬子午,因此可解為“子午亂離”的象就在此時。 那麼,“子午亂離”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推背圖》中有五處提到了“子午”,若將它們連起來看,其中的奧秘便漸漸浮出水面了。
第一, “甲子,日出扶桑。”(第一象) 日出扶桑的意思是說太阳從東升起。查證天文曆法可知,當日升起的時候,太陽在東北方向。如果沒有特別說明,古代的“東”大約就是在现在的正東方向,而“南”則指的是正南。所以“日出扶桑”的意思就是太陽由東北升起,正南落下。在一天的時間裡太陽正好在東和西之間徘徊。
第二,“乙丑,天皇始制。”(第二象) 有「天地根於黃帝,黃帝受命於赤帝。赤帝者,炎帝也。」(《周髀算經》)可以知道,“乙丑”的時刻正是冬至,黃帝時開始制曆法,而冬至是萬物起始的日子。
第三,“丙寅,日月经天。”(第三象) 指出阴曆正月二日的時刻,太陽剛好經過天頂。
第四,“丁卯,風后調��。”(第四象) “風後”指的是黄帝的佐相风後,“調鏜”就是統一中原各部落,平息紛爭的意思。 “丁卯”是指陰曆二月八日時刻,恰好是春分。此時大地回春,萬物蓬勃發展。
第五,“戊辰,雲雨施澤。”(第五象) 雲雨之時正是農民春耕春種的時節。 “戊辰”在三月三十日到四月二十九之間,正是清明到穀雨之際。 以上五條的信息綜合起來,隱隱约約可以看到一張風馳電掣的馬車駕駛着一個孩童向前奔去。那孩童就是新生的太陽,馬車代表的正是季冬、仲春和季夏這三個月份。太陽從東北到西北再回復到东南,就像馬車繞了一個圈。這就是“子午亂離”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