祀代表哪个生肖?
“祀”字在《说文》中的解释是:“祀,祭也。从示、音。”也就是说这个“祀”字上面是个“示”字头,下面是个“音”字。而“示”字有“天、神”的意思;“音”字的本义指“乐声悠扬”,后表示“声音”之意。所以“祀”的本意是指“以音乐和祭祀”来表达对天地神的敬畏与感恩之情。
我们看一下《周礼·春官·大宗伯》中有关“祭祀”的记载: “大宗伯……职供先王先妣之祧,孝孙、世妇奠粢盛,祭祀以笾豆之荐,享先王为醴齐,饮祀为盎齐。” 郑玄注解说:“祧者,宗庙之主,祭祀不撤去。”“荐,黍稷曰粢,稻粱曰盛。”“盎齐,酒名,甜。”“醴齐,酒甜。” 大意是说,主管祭祀的神职官员,要准备好供祖先享用的新鲜食品,按照一定的礼仪程序进行祭祀,还要备好甜酒和饮料,让祖先尽情享用。
这种对祖先的祭祀在古代是非常严肃认真的事儿,不仅要有适当的礼仪和仪式,而且还要选好合适的祭祀日期。在周代,一年之中有大祀、中祠和小祠之分。大祀指天子祭祀天地之神;中祠指祭祀五帝及祖宗;小祠则指祭祀山川、五岳等。时间上也有讲究,大祀是在春天祭天地,秋天祭五帝,中祠和小祠的时间分别由春夏秋冬四时的不同节气或时间段来决定。
那么到了汉代以后,“祭”字出现了简化的写法,“礻”省写成“示”,这样一来,“祀”就代表着“祭”的意思了。用现代汉语来说就是“举行祭祀”或者“进行祭祀活动”。如《仪礼·士昏礼》中有:“祀于宗。”意思是说新嫁的姑娘要在丈夫家族里举行的仪式上向祖先致敬和问候。 再一个意思就是“供奉神明”、“供奉鬼神”。这个意思也是来源于对祖先祭祀的引申含义而来。因为古代的人们认为人死后灵魂是不灭的,所以“祭祀”其实就是给死去的亲人提供生存所需的物质条件,让他们也能像活着的时候一样“丰衣足食”。所以又延伸出“供养”、“敬献”(财物)等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