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文武学校怎么样?

周玮霖周玮霖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绍熙年间,宋军又开始北伐,随着战争的进行,武将的稀缺问题逐渐凸显出来。南宋朝廷虽然有武学机构,但是专门教授儒家的四书五经和诸子百家,不教实战技击功夫。所以南宋的科举武状元和现在人们想象中的大不相同,很多都是文弱书生,甚至连骑马射箭都做不好。比如绍兴六年(1136年)进士王佾,拜徽猷阁待制,后来被封为武功大夫。这是一个很高规格的武官衔,但是王佾只会在书房写写写字,从未接触过兵器。

在这种情况下,南宋著名将领范仲淹之孙范成大,奏请朝廷在杭州的太学中设立“弓马子弟所”,专门培养实战型人才。“弓马子弟所”和普通武学的管理方式完全不同,学生由各个禁军的百户推荐,都是熟悉军事的世家子弟,通过了重重考验才能入学。他们的学习内容以儒家学说为主,军事教头则是各禁军中的优秀将领以及“弓马子弟所”中的优秀学员,学习内容以实战为主。南宋朝廷和范成大都希望通过“弓马子弟所”,能够培养出一批有谋略、勇猛善战的将帅之才。

可惜这个设想还没来得及实现,范成大就因病而死,宋孝宗病逝。南宋权臣掌握了朝政大权,将“弓马子弟所”视为眼中钉和肉中刺。那些贵族子弟看不起“弓马子弟所”,也不愿和他们学习。宋廷最后干脆将“弓马子弟所”解散,很多优秀的教官和学员都被分配到偏远地区的基层武将岗位上,而“弓马子弟所”中的图书教材,则留在了国子监。

宋朝武将的地位不高,自然难以吸引人才。到了后来,宋朝统治者为了彻底消弭武将的对抗力,对武将的各项指标作出了严格的规定。宋朝最后灭亡,和武将的萎靡不振、缺乏才干有着很大的关系。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