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日学校指的是什么?
在一些基督徒家庭中,父母希望子女从小受到上帝的教育,他们把子女送到主日学校去接受宗教的启蒙,但主日学校并不是正规的教会学校,它不列入教会学制系统,更不是实行宗教法的学校。
传道士和圣经教师,都不是学校的教职人员。主日学校所用课本都是经过教会审定的,有些教会所办的主日学校在星期日聚集时唱诗、讲道、受洗、传授教义教规。因此,也具有礼拜的性质。
主日学校在英国有悠久的历史。十八世纪末叶,英国社会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工业革命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从农村涌进城市做工求学者与日俱增。他们生活贫苦,住在城市偏僻的小巷里,失业和疾病困扰着他们,他们的子女失学在家游荡,甚至做起了扒手和小偷。基督教社会工作者深感必须从这些孩子抓起,对他们进行教育和感化,以求消除贫困犯罪,拯救人类。
1780年一位叫兰喀斯特的教区牧师,在伦敦附近的一条小巷里,把本区穷苦儿童组织起来加以管理,教他们识字和宗教知识。这种工作得到了市民和教会的大力支持并迅速推广,人们称它为主日学校。这个学校的特点是:利用星期日的空暇时间施教,平日做工。后来又扩大到教他们唱歌、做游戏、做手工和补习文化课程等。学生免除学费,还免费提供中饭和茶点。特别是有的工厂主为本厂工人子弟办的主日学校,厂内工人优先录用本校合格毕业生,使学校的招生和办学条件有了可靠的保障,也使主日学校得到迅速发展。
1808年仅在伦敦就有132所主日学校,到1815年发展到618所。1851年为8万所,学生260万人。到19世纪末,每个教区都有两、三千名学生就读于主日学校。当时大约90%的少年参加主日学校学习。到30年代,其他国家也仿效英国建立了类似的学校。
1818年在德国出现了“耶稣儿童会”,也仿效英国发展主日学校。1829年法国有了教理学校,1836年意大利出现了“宗教训练学校”。它们虽不全叫主日学校,实质上是主日学校性质。主日学校在一些亚洲国家也有。日本的基督教团体于1859年曾设星期日教学班,1875年东京的基督教信徒组织了主日学校,并在东京大主教区推广。50年代传入台湾,1950年传入大陆,在上海等地教会曾办过这种学校。80年代以后,我国一些城市教会恢复经课制,附设主日学校,也有专门设立的主日学校,如北京教会主日学校。目前全国有主日学校六七百所,学生4万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