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春社是哪天?
立春已过,春社还远吗? (一)春社是什么 周礼·大司乐》有云:“乃奏《清宫》,歌《太和》,舞《云门》之容,而文之以《六律》”。其中的《云门》,就是表现“春生之气”的乐曲名。汉朝刘向《礼记·乐记》中说:“云门的节奏像云一样舒缓,太蔟的节奏像草木萌芽,应劭注《汉书》曰:‘太簇,律之首’;晋代范晔在《后汉书·礼仪志》中解释道:“正月旦作《云门》,必以日月星辰之和所建者,施乐正之位而歌之,所以迎阳气,祈谷常熟也。”
宋朝史浩等编撰的《宋会要辑要·礼》中提到:“立春前一日,内府呈进春山打样。立春之日,百官朝贺讫,自未明至黄昏,排当饮酒。若冬至日在京师,则前一日进入酒样。”南宋时代,立春日朝廷设有酒宴,皇帝赐群臣饮酒。 明代朱载堉著《历法指南》中详细阐述了古代立春礼仪:“至日,天子率群臣,衣冠肃穆,出正阳门,往先农坛迎太岁。” 到了清朝,宫廷“迎春”仪式更为繁复:“先一天,内务府官员去西直门外、正阳门外城隍庙中,将祭祀用的猪、羊宰杀,用清水洗涮干净,再用黄纸书写‘福’字贴于肉上,任其腐烂。次日寅时,由太监把肉送至斋宫,供皇室成员食用。”
(二)春社在哪里 中国自古就有一套完整的祭祀体系——祭天地、祭山川、祭风雨雷雪神,还有祀社稷、宗庙等,这些祭祀活动分为大祀、中祀和小祀三种。其中,大祀的场地设在朝廷固定的祭堂或坛上举行,如天地坛、山川坛;中祀是在朝廷特定的房间中举行;小祀则在个别宫殿里进行。 据《周礼·春官》记载,上古时期的社祭是在野外设立的坛上进行。后来,周王在丰邑营建了社稷坛,以此作为祭祀社神的地方。秦吞并六国后,统一了祭祀的制度,规定每逢春季祭社、秋季祭稷(稷神为五谷之神)。这种祭祀制度被秦始皇带到咸阳,并在那里建起了两座高大宏伟的祭坛来祭祀社稷。西汉承袭了这一制度。
不过,汉文帝时将国家设在大都市中的两个最重要的神祇祭祀场所移到了都城外。他在长安城东建起了一座方形的郊祀殿,作为祭祀天神的场所,在长安城西筑了一座圆形的郊祀坛,用于祭祀地神。这两座建筑都按照古人“天地合祀”的原则,与古时的天坛、地坛类似。东汉时期,为了祭祀更方便,汉灵帝于光和二年(公元179年)在雒阳城北十里处建起了北郊社稷坛。
魏曹丕称帝后,把原来祭祀天地的地方迁到了北郊,这跟汉灵帝的做法如出一辙。晋武帝时,又在南郊筑坛,祭祀昊天上帝。这样一来,古代的社稷坛就成了今天的天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