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是怎么算的?
阳历,公历 阳历是国际通用的日历系统,以地球自转和公转为基础,把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定为365.2425天,称之为一个“回归年”;一年有365天或366天。 阴历 阴历是按月亮盈亏变化的周期为依据编订的(朔望月),平均每个朔望月的长度为29.530588 日,比阳历的一个月(月球绕地球一圈的时间)略少0.5天左右。由于月球绕地球公转速度不均匀,存在“朔望月不等分现象”,所以每一个朔望月实际上只有29.530585日。当闰月出现时,这个月会多0.5天左右。 农历是阴阳合历,在阴历的基础上进行优化,通过设置闰月来抵消朔望月的不等分现象。同时,农历还结合了阳历的成分,通过设置“置闰周”,将回归年纳入到农历的年份中。目前最常用的置闰周是19个回归年加7个闰月,即19个阳历年加7个阴历月等于354或355天。农历一年内可能出现大月31天、小月30天的情形,全年天数最多相差12天。
我国古代采用“干支纪法”,用十个天干和十二地支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以此记录时间。因为天干地支的组合数量较多且记忆繁琐,人们又创造了“甲子”纪法,用60组甲子代表0-60之间的自然数,每一年的日期用这一组数字的农历解释,简单易懂好记。比如2017年是丁酉鸡年,7月3日是丙戌日等等。这种纪年方法同公历一一对应,可以确保农历新年一定是在公历的一月份。 农历还有大小月的设定。一个月的最大可能是三十天,最小有可能是二十九天,具体天数要根据农历的时间周期来定。比如四月五月通常是农历的小月,十月十一月通常是农历的大月。这样,农历一年最大的可能要比阳历多两个月,最少要少两个月。另外,农历还要设置闰月来协调阴历和大月的差距。一般情况下,每隔三年或者四年就会有一个闰月。如果闰月碰到双数年了,这个闰月就放在这一年中,如果闰月遇到奇数年,那么就在下一年加入这个闰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