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的太阳什么生肖?
春季和太阳的关系,在《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就有记载:“立春,正月节;立,建始也。” 这里的立春就是指太阳到达黄经315°的时候,公历每年的2月4日到6日之间,太阳达到这个位置时开始为立春。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南纬23.5°。
古人把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二十四等份,每15°为一候,每一侯对应着一个节气。每个节气有两个特征:一是阴阳变动;二是冷热变化。 立春的阴阳变动在于阴气的逐渐衰退与阳气的逐渐回升,从冬至开始,白天的时间不断变长,但晚上依然很冷,整个大地笼罩在一种阴寒的状态之中。而到了立春,白天越来越长,夜晚渐渐缩短,虽然温度依然偏低,但是整体已经处于一种温暖的趋势。
春是温暖、生长之意。所以立春的三候是:“东风解冻,蛰虫始振,鱼陟负冰。” 东风拂来,冰层融化,蛰居的昆虫慢慢苏醒过来;河里的鱼儿游起来,水中的游鱼其实是在阳气上升的情况下,感受到温度的变化从而感觉水温适合而在水中自由游动的;而河面上那结的硬块其实是水底下淤积的冰块。
十二生肖,即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是中国特有的生肖,也叫属相。十二种动物依次为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十二种,每当一个新的轮回开始,人们常习惯地称其为“本命年”。生肖一词,最早见于东汉王充《论衡?物势篇》:“ 人生分配,犹有十二物,与午、支配已,支则地也。子为鼠矣,未为羊也,丑为牛矣,午为马也。寅为虎矣,巳为蛇也,卯为免矣,辰为龙也。申为猴矣,亥为猪也。酉为鸡矣,戌为狗也。”
“十二生肖”这个名词在明代还没有出现,明代学者张萱在他的《疑耀》中说:十二生肖动物“俗称属某者,犹云犯某也。犯某则属某矣。今人呼曰属相,不知此说始于何时也。”又说:“今人多言十二时属,不知出于何时?”由此可见,十二生肖的由来及十二生肖和十二时辰的联系,在明代已是无人知晓,无从查考了,这也就是张萱说的那句“谁知此说始于何时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