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立之年是什么生肖?
【释义】 指三十岁而立年纪的人,亦指这个年龄的人所在的那一年。 【出处】《礼记·曲礼上》:“人生十年曰少年;二十曰弱冠;三十曰而立;四十曰不惑;五十曰知天命;六十曰花甲;七十曰古稀。” 郑玄注:“立于三,言至三十时当立志。” 宋朱熹集注:“立者,立身立德之意。” 明王守仁《传习录》卷一:“‘子曰,吾十有五而有志于学’,谓十五岁时立志求学问道也。‘三十而立’者,立身、立业、立家之人也。谓三十岁时,做人做了顶天立地之人,做事成了养家糊口之业,立起了终身相伴的妻子。”
【示例】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回:“他(贾宝玉)自经丧乱,有几个人见过他的长相的,都道奇奇怪怪,十分可爱;说这话的人,见一个爱一个,简直就把‘~’给坐实了。”
当立之年是而立之年的谐音,在我国的传统意识中,对于人生每一个12年都会有一个称谓,三十而立是我们最为耳熟能详的,也是对于30岁人这一群体的真实写照,当立之年就是而立之年的谐音,指的正是人30岁。
三十而立是成语,语出《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而立,自立、独立之意。旧时指30岁。孔子在周游列国时,到各国宣扬自己的政治主张。由于他有着博学多才和丰富的阅历,对于宇宙、人生以及社会的诸多问题都有了相当深刻的认识,形成了一套独特的完善的人生修养理论体系,而他的人生自况七句,就集中体现了其人生修养理论。自况七句以人生七个不同年龄段为坐标,从立志学习开始,以随心所欲结束,形象地勾勒出一个人人格、学养形成、发展、完善、成熟的全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