瑉是什么生肖?

季晓靓季晓靓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根据《山海经·大荒西经》记载,帝鸿氏有不才子,号浑沌。司马迁在《史记·五帝本纪》中引述了这一传说,并说“今名混沌为浑沌氏”。 “浑沌”又作“昬沌”(见《海内经·海外南经》)、“惛沌”(见《大荒北经》注引《庄子》)。

东汉高诱注释《山海经》时,认为“浑沌者,天之阴阳未分之时,状如鸡子,紫色,有光,无昼夜,其神灵尊,无所不成,天下鬼神皆属焉。” 南宋祝穆在《风俗通义》中则说:“浑沌,尧之称舜也。言其质素,蒙昧而未知善恶之分,故曰混沌。” 以上说法虽各异,但都认为“浑沌”是指一种没有开化的原始状态。这种原始的状态是模糊、朦胧的,因而用“浑沌”或“昬沌”来指称它。这就像我们形容一个小孩还未开口学话时那迷迷糊糊、懵懵懂懂的样子,会说这孩子“浑沌”得很。

汉代以后,“浑沌”一词常被用以比喻天地未开、阴阳不分、万物未生的状态。晋代葛洪撰写的《神仙传》卷一五载,元始天王对张道陵说:“夫混沌之中,有天地之形。”明代罗允毅著《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山川典》序,也说“是以天地浑沌,山泽气凝,而江河始立……是谓山川。”这些文献中的“混沌”、“浑沌”,都被用来称呼天地尚未开辟、宇宙一片混沌的状态。

不过需要指出的是,古人所说的“浑沌”或“昬沌”,并不表示这个时期就没有人类存在了。如《海内经·大荒东经》就说:“有人无首,操蛇,名曰浑沌。”这里的人显然是有头的,只不过脑袋不知去向罢了;同时他还能操蛇,可见动作的灵敏程度不亚于其他人。类似的例子在古籍中也时有见到,如明代杨升庵所著《滇云历年传》中说到一位名叫“金正隆”的少数民族首领时,就说“人身牛蹄,金发披肩,能语人语,性极聪明。”当“浑沌”被用来描写天地未分时的状况时,其中并不排除人类的存在。只是此时的人类还处在蒙昧的时代,不知道善恶,不懂得分工,过着群居的生活而已。

邓万航邓万航优质答主

生肖,又叫属相,中国十二生肖,又叫十二属相,是中国十二种动物组成的用于纪年的一种习俗。十二生肖的起源与动物崇拜有关。据湖北云梦睡虎地和甘肃天水放马滩出土的秦简可知,先秦时期即有比较完整的生肖系统存在。最早记载与现代相同的十二生肖的传世文献是东汉王充的《论衡》。

随着历史的发展,十二生肖动物形象与民间信奉相融合,成为百姓喜闻乐见的一种文化传承方式,十二生肖纪年法几千年以来在中国的民俗生活中延续至今。

十二生肖是十二地支的形象化代表,即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随着历史的演变变成了蹶、麋、象、雷、蛟、虬、鹰、貍等12兽,东汉时期十二生肖动物形象基本稳定,此后一直沿用至今。

地支十二兽

子蹶:蹶是兔子的俗称,古代有「子鼠」和「子兔」之争,蹶与鼠同音而取代;

丑麋:「丑牛」也被称为「丑麇」,可能是兽形牛头的麋鹿,亦称四不象;

寅象:古代神兽,龙有九似,「其形如虎,首似驼」,「象」是「象龙」简称,非大象属;

卯雷:小鼠、小獭、小免、小猫头鹰、小刺猬等均被归属属兔,古代合称为「卯雷」;

辰蛟:蛟龙是十二生肖中的瑞兽,蛟龙和螭龙有区别,「螭」是一种没有角的小龙,俗称「蜥蜴」;

巳虬:龙之子,「其龙首蛇身,有翼」。从「巳蛇」演变为「巳虬」,与属龙的「辰蛟」相对应;

午鹰:中国古十二兽是鸡、猴、鹰(鹰和马混为一谈),西方有狮子王,午鹰是太阳的使者;

未貍:古时候称山猫,也称狸、貍,多是黑色,传说中是「玉兔」的天敌。羊亦为本命;

申猿:十二生肖有猴、侯同音取爵位之意,古十二兽有猴也有猿,现代多以属猴代替属猿;

酉鸡:鸡为德禽,与人类关系密切,也是古时候占卜使用的牺牲,酉鸡的原型应该是「凤」;

戌狗:十二生肖戌狗,是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动物之一,戌狗的原型应该是其祖先——狼;

亥猪:古称「亥豨」,「豕」(shi)是「猪」的本字,属于属猪的动物还有猪狸(猪獾)等兽。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