瑉是什么生肖?
根据《山海经·大荒西经》记载,帝鸿氏有不才子,号浑沌。司马迁在《史记·五帝本纪》中引述了这一传说,并说“今名混沌为浑沌氏”。 “浑沌”又作“昬沌”(见《海内经·海外南经》)、“惛沌”(见《大荒北经》注引《庄子》)。
东汉高诱注释《山海经》时,认为“浑沌者,天之阴阳未分之时,状如鸡子,紫色,有光,无昼夜,其神灵尊,无所不成,天下鬼神皆属焉。” 南宋祝穆在《风俗通义》中则说:“浑沌,尧之称舜也。言其质素,蒙昧而未知善恶之分,故曰混沌。” 以上说法虽各异,但都认为“浑沌”是指一种没有开化的原始状态。这种原始的状态是模糊、朦胧的,因而用“浑沌”或“昬沌”来指称它。这就像我们形容一个小孩还未开口学话时那迷迷糊糊、懵懵懂懂的样子,会说这孩子“浑沌”得很。
汉代以后,“浑沌”一词常被用以比喻天地未开、阴阳不分、万物未生的状态。晋代葛洪撰写的《神仙传》卷一五载,元始天王对张道陵说:“夫混沌之中,有天地之形。”明代罗允毅著《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山川典》序,也说“是以天地浑沌,山泽气凝,而江河始立……是谓山川。”这些文献中的“混沌”、“浑沌”,都被用来称呼天地尚未开辟、宇宙一片混沌的状态。
不过需要指出的是,古人所说的“浑沌”或“昬沌”,并不表示这个时期就没有人类存在了。如《海内经·大荒东经》就说:“有人无首,操蛇,名曰浑沌。”这里的人显然是有头的,只不过脑袋不知去向罢了;同时他还能操蛇,可见动作的灵敏程度不亚于其他人。类似的例子在古籍中也时有见到,如明代杨升庵所著《滇云历年传》中说到一位名叫“金正隆”的少数民族首领时,就说“人身牛蹄,金发披肩,能语人语,性极聪明。”当“浑沌”被用来描写天地未分时的状况时,其中并不排除人类的存在。只是此时的人类还处在蒙昧的时代,不知道善恶,不懂得分工,过着群居的生活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