哗是什么生肖?

钮洁玲钮洁玲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哗是生肖龙,因为龙是在水里面生活的,有“龙王”之称,而且也代表了一个姓氏——“洪”,姓“洪”的人都是龙的传人,也就是属于辰龙。 《易经》坤卦六五有这样的描述“黄裳元吉”,其中黄裳指的是黄色丝绸裙子,而用黄色的丝绸做裙子的只有皇帝和皇后才能穿,由此得出,六五的爻象象征的是天子,所以这条龙就是代表君王,指代了帝王之龙——黄帝。 而黄帝在位的时候,正好是在黄河流域,因而这一条龙又代表了华夏民族的祖先炎黄二帝。 黄帝的后裔在建立王朝后,为了彰显自己是天地的中心,把都城选在了黄河边上,并在这里繁衍子孙后代。黄帝又被称为“轩辕黄帝”;而他的都城,后人称之为“中原”。 中国以中原为中心,北人称为“京师”、南人称为“金陵”,西人称为“长安”,这些名称都带有“中”字,正是因为中原一带才是天地的中心。所以龙的传说实际上也是华夏民族不断向心凝聚的过程。 从黄帝开始,我们的祖先逐渐统一战争,结束了部落混战的局面。此后又通过禅让制,推举出尧舜禹三代明君,加强了中原地区各部的团结与联合。到了夏商周时期,中原地区的部落有了很大的发展,形成了奴隶制国家,而龙的形象此时也被加以美化,用来象征天子,代表最高权利的象征。

后来,秦灭周后,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郡县制的中央集权国家,并且一直延续到现在。而“秦”字中的“龙”字,正说明秦国是以龙为图腾的民族之一。 在古代的传说中,秦始皇之所以能够统一天下,正是由于他得到了梦中的神龙的帮助,才战胜了其他部落酋长。而在统一天下之后,他又派屠苏去追寻传说中的神龙,以表达自己得位合法的内心渴望。事实上,这也是在暗喻他是黄帝九鼎的正统继承者。 另外,大家要知道,古人是用天干地支来纪年的,而12个地支恰好对应着12种动物,其中亥卯未三合,寅午戌三合,巳酉丑三合,申子辰三合,这四种组合分别被赋予了“猪羊牛马”这四个汉字,而辰龙和戌犬则分别被注入了“龙”与“狗”的文字。

当人们说“哗是肖龙”时,其实就等于说“哗是肖辰龙”或者“哗是肖戌犬”。 那么,为什么“狗”和“龙”会被赋予相同的含义呢? 那是因为“龙”“狗”都在十二地支之中,且都属于“土”。《五行大义》中有这样的记载:“龙,东方木兽也……阳兽而属木,食肉体燥。”“狗,南方火兽也……”阴兽而属火,食五谷,利爬搔。”也就是说龙在八字中如果遇不到水的话,它就属于“燥土”,会像“旱地里的蚯蚓”——虽然可以弯曲但是不能打洞,而遇到水则润下湿润,才可以打洞,也就是才会有“灵活”的意思。同样,狗如果是“燥土”,就类似于“干草”,很难看家护院,而如果遇湿,即遇见水,则能看家护院,保卫家园。

阿冰欣阿冰欣优质答主

古人认为“龙”是神异之物,是祥瑞之兆,是天子的象征和帝王的化身。“龙”又是腾云驾雾、上天入海、呼风唤雨的“神奇动物”,它集九种动物的特性于一身,它们分别是:角似鹿,头似驼,眼似兔,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古时“龙”字不轻易使用,所以用“龙”字来称呼某些动物时,在“龙”字前加了个“口”字,加以区别,比如马嘴龙被叫做“骡”。

至于“鸭嘴龙”、“人面龙”、“鹦鹉龙”、“翼龙”等称谓,都是现代人起的。龙身上的九种动物所对应的9个属相是:虎、牛、兔、蛇、鼠、马、鸡、鱼、鹰。“鹰”不属十二生肖,但“鹰”归“天”,“兔”归“地”,而“龙”则“飞腾于天地之间”,所以“鹰”字也被作为“龙”的特性之一对待对待。如果按此说法,排除“龙”和“鹰”之后,猪、狗、羊以及其它一些动物显然不属于“龙”的特性范围之内,所以猪、狗、羊肯定不是“龙”的克星。

那为什么人们会认为猪、狗、羊是“龙”的克星呢?那是因为十二生肖之间的相生、相克并非是来源于属相的本体。大家知道,中国的“阴阳五行”思想影响相当深远,十二生肖属相就是依据“阴阳五行”推论出来的。鼠、牛、虎、兔、马、羊、鸡、狗这八种属相分别与十二地支相配称为“十二禽”,即子鼠、丑牛、寅虎、卯兔、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

剩下的猪、蛇和龙,猪配亥,与“十二禽”相对应,蛇由“辰”来代表。龙本无对应的十二地支,而是由多种动物的特征组成,它集多种动物于一身,自然也具有多种动物的特征,它“神龙在天”,属相中其它动物和“神龙”同处于“天下”,所以人们就把“龙”比作“辰”,这样十二生肖属相就和“十二地支”一一对应了。

在“十二地支”中,子、寅、辰、午、申、戌这6支,为“天支”,“午”在天正南,“午”为阳,“龙”属“阳神”,所以它“行于天”,“子、寅、辰、申、戌”都是它的“天支”之地。剩下的4个属相,牛、兔、猴和鸡,分别对应未、卯、巳、酉、4个“地支”。“龙”行于“天”,“牛”入于“地”,所以“龙”与“牛”相害,又因为“鸡能司晨”,古代百姓“鸡鸣即起”,所以“鸡”也克“龙”。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