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生肖姓周?
周姓的起源非常古老,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根据历史文献资料和考古发现,周姓最早的一支来源于姬姓,其来源是古公父建立宗室后,把姬氏分封给子孙中杰出的周公旦,后世称为周公族;另一支周姓来源于晋国,是春秋时晋武公封给他的儿子叔虞的封地,后来成为侯国,史称“余侯”或“太原周氏”,这一支周姓后人主要居住在山西附近;还有一支周姓来源于少数民族,为鲜卑族人改姓而来。
那么这些不同渊源的周姓人在汉代以前的发展情况如何呢? 根据我的考证,商代之前,周姓已经出现在陕西等地,不过此时应该非常稀少,而且应该是由姬姓发展而来的周公族所姓。西周初年,周武王追封先贤,他的弟弟周公旦受到封赏,并建立了周公庙,从此周姓在长安附近开始繁盛起来,这一支周姓氏人口众多,成为周姓的主流。而余侯这一支为周姓的发展带来了新的血液,增强了周姓的实力!
到西汉时期,汉高祖刘邦实行同姓封邦建国制度,将周姓封给开国功臣周勃,并赐姓为王,这直接导致周姓人口剧增,成为当时天下第一大姓!到了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周姓人凭借强大的人脉关系纷纷崛起,如汝南周氏、陈留周氏等,其中汝南周氏的代表人物周鲂,官至吴国鄱阳太守,陈留周氏的代表周瑜,与孙权并称“东吴双璧” 隋唐以后,由于宇文周国的存在导致周姓族人不敢再冒头,逐渐又变成弱势家族,一直到宋朝时期依然如此!直到明朝初期,山西周姓作为洪洞县老槐树下的难民之首被迁往关外,才开始逐步强大起来,这一支周姓人的代表是明朝军师刘伯温!
周姓的由来,与姬姓关系密切,因为周朝建立前,周人的祖先是黄帝之后的姬姓族群。周朝创建后姬姓族群才开始以周为族号,改姬为周,故姬姓是周姓之祖。
商朝时,周文王姬昌的祖父在讨伐西落鬼戎时,得到当地铜矿,首次“制做青铜器”,被商朝封为“西伯”。周文王继位后,推行德政,“礼贤下士”,大力“发展生产”,使周族日益强盛。他“翦商”的大业没有完成就去世了,由太子发即位,称为“周武王”。周武王在孟津“大会诸侯”,大张旗鼓“等待时机”,兴兵伐纣,一举灭商,建周朝。西周建立初,实行分封制,把姬姓宗族分别分封到重要地区,以作为“藩屏”。其中有封“召公奭于燕”,封“周公子于凡”,有封“鲁”,封“齐”,封“卫”,封“晋”等等。这就是姬姓周氏的由来。
到了东周,宗法制度瓦解,周王室势力衰落,周王被诸侯所操纵。从东周王室逃亡出奔的王孙“携惠王”、“王子狐”、“王子揭”等,他们有的以王父字或周为氏,如“王子狐”字子皙,食采于周,其后代称“子姓周氏”和“周父姓周氏”;有的以王父名为氏,“王子揭”名赤,其后代称周赤氏;有的“以王爵为氏”,“携惠王”的后代称为王氏。
西周初所分封的姬姓周氏诸国,有的在春秋战国连年征战中被强国兼并,有的在秦始皇“灭六国”战争中被秦吞并,其后裔为了避战祸,以周、鲁、晋等国名以及邑名、谥号、居地等为氏。周朝虽灭亡,新的周氏却繁衍了,其中有的是子姓和周父姓等周氏改称单姓周,所以今天周姓渊流主要是姬姓和子姓、周父姓的后裔。
在以后各代,“周”氏作为一个单姓在全国广为播散,人口大增,到南北朝、唐宋时,周氏名人辈出,有北周皇帝周武帝宇文邕、宋朝开国皇帝(后为周)赵匡胤等。从周代开始,周氏随大汉族不断南迁和向外迁入少数民族,形成周氏在广东、广西、海南和湖南、湖北有所分布,尤其两广地区,周氏繁衍很快。周姓迁到外族,主要有迁入傣族、白族、畲族等族中,其中以傣族中的周姓分布最广,有3万多人。特别是元朝初年,有大批周人迁入云南省,有进占大理的,有派充云南行省军民万户府总管,及其后代世袭该职,还有迁入保山、腾冲、昆明、大理、安宁等地。明朝时有周全大将的子孙迁入西双版纳,其六世孙周朝俊,任傣族“召庄”(相当于县官)达40年。清代在云南镇沅县的苦聪人有周姓,但自称“阿猛人”。“阿猛”是苦聪人自称本民族的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