漾代表什么生肖?
“漾”字在古汉语里就是“荡漾”“晃悠”的意思,用现在的话来讲就类似于“悬浮”“漂浮”之类的动态。那这个字的本义就和水有关了——水上行舟,船飘荡、摇晃。 这种状态和动物有什么关系呢?我们来看两个字——“泳”与“游”——游泳的“泳”,游泳用的“游”。
“泳”的字形演变如下(“泳”的繁体字)——“游”的字形演变如下 从上图可以看出,两个字的字形都是水中“行”或“止”的状态。只不过一个“水”旁,一个“游”字头。但这两个字现在的读音却不同了——“泳yǒng”,第二声;“游yóu”,阴平声。为什么呢?因为它们所对应的标准电音不同。“泳”是阳去,“游”是阴阳。 “游”做动词时,读阳去。例如《庄子·秋水》中有“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一句。而《庄子·逍遥游》中“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一句中的“游”也是阳去。
那么为什么“游”做名词时,读作阴阳呢?因为这里的“游”表示的是一种自由的“流动”状态,这种状态类似鱼在水中“自由游动”的感觉——这是它们自然的生存方式(区别于“泳”的被动姿态),所以读音也接近双音节词“游弋”的“弋”,发音 yì。 所以我猜“漾”代表的应该是水生动物。
蛇属于十二生肖之一,是十二生肖中唯一一个爬行动物,排在生肖龙后面,生肖马前面。属蛇人出生的年份分别有:1953年、1965年、1977年、1989年、2001年、2013年、2025年等。
在中国民间传说中,在江南一带流传着华胥氏踏龟而生伏羲氏的传说是许多古代典籍中都有记载下来的。因此,人们以这个神话为依据而把蛇当成长寿和富有的象征。而且在古代的字典中给“龟”字作注解时,就把蛇作为它的解释语,可见把蛇与龟作互释,两者是不可分割的。在中国古代文字中,也有“龟”“蛇”同型的记载。古书又有关于“黄龙、应龙、烛龙”之类的记载。黄龙即是黄蛇,是土地神;应龙有翼,是雨神;烛龙有人形,日御日,是太阳神。这种龙蛇同型,龙蛇之间亲缘关系十分密切,龙是从蛇演变而来的。
在殷墟遗址发掘中,出土了大量的龟甲为卜辞的实物所证实。在甲骨文里有类似蛇的象形文字。《说文》里对蛇字作了三点解释,1、有甲者鳞。2、虫之神者。3、以蛇为总名。《大戴礼记》中也有“蛇,虫之神者也。”的记载。《本草纲目》中说,“蛇头、脚、腹悉有赤纹,其形蜿蜒,故字并从虫耳。”《淮南子·本经训》中说:“夫至神至明,生天生地。”认为蛇为万物之本神而生天、地。这些记载都说明中华民族的祖先对蛇是崇拜的,把蛇看作是万物之本。
中国十二生肖是十二个被中国人选中充当十二地支的形象,即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十二生肖以被排在第一位的老鼠为首。古代十二生肖的排序是古人根据人与动物接触的经验总结归纳来的,比如老鼠昼伏夜出,夜晚来临时,十二时辰中的子时,老鼠们开始频繁活动。牛给人类提供了肉食和皮毛,又是耕地时重要的畜力工具。人们在田间辛勤劳作,老虎自然成为山林之王而占据寅位;月夜中,敏捷的野兔迎来黎明的曙光,标志卯时的到来。辰时为上午6点至7点,旭日东升,龙最先接受到第一缕阳光。蛇和龙相伴为邻,到了仲春时节,蛇也出土活动了,占据了巳时;午时即中午12点至13点,烈日当头,人们忙于劳作,骏马为人们驮负重物、运送货物成为重要的运输工具。羊与马一起构成未时;申时大猴子下山。黄昏时分,酉时,鸡便开始进窝休息了。戌为围圈的土墙,又像戈壁滩上狼的头形,象征着守卫、进攻、警惕、勇猛的夜猎者——狗进入十二生肖的时辰;夜幕降临,猪也回家了。亥时,夜深人静,人们结束了一天的劳作,都投入了沉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