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生肖姓柳的是什么生肖?
子鼠 子是十二地支的第一位,与十二生肖的首位相符的是鼠。《诗经·大雅·抑》中有“维鼠行故”之句,古人认为老鼠是最早的动物之一。《礼记·祭法》云:“龟谓之玄,燕谓之昭,鳖谓之元。”而将“鼠”称为“曜”,并且与“日”、“月”等一起列为“五祀”(即祭祀的五项对象)之首。可见,古人在命名时是很讲究的。
丑牛 “丑牛”与“子鼠”相合。关于“牛”这个名字的由来,《庄子·胠箧》中有段很有意思的记载:“庖牺氏没,黄帝取妻嫘祖,生子二人……颛顼生于若水,颛顼之母曰女志,谓颛顼‘予欲观天地之象’,故名曰‘重’。‘重’之为言,笃也;‘颛顼’之名,谓之‘连接’。”“连”与“专”相通。
寅虎 十二地支第二位的“寅”与十二生肖中的“虎”相应。《说文解字·寅部》:“寅,仁也。”可见,“寅”的原义是指人类具备的良好品德。由于虎被称为“百兽之王”,能代表人类的这一美好属性,所以“寅”就用来指称老虎了。
卯兔 兔子喜欢在白天活动并在夜晚睡觉,这与动物界的其它类群不同,它在夜晚会处于半休眠状态。这种特殊的生活习性使它有着“月神”的称号。同时,在阴历每月的十三至十五日是月亮最为丰满之时,此时月亮又被形象地称作“玉兔”或“银兔”。
辰龙 我们现在所使用的“龙”字,其实是“辰”字的异体字,在《周易》中,“辰”表示阴阳交汇的状态。古人还将“辰”与“龙”联系起来。东汉许慎撰著的《说文解字》中说:“龙,神灵之精也。”并将“辰”的字形解释为“象龙形”。“辰”与“龙”都是神话中虚构的生物。后来人们根据“辰”的形象创造了“龙”字并沿用至今。至于为什么用“辰”来表示龙呢?这是因为“辰”有“震旦东方”的意思。早在战国文献中就有“辰”称“东方”的了——“鲁侯让王,而以辰为东方。”(汉·刘向《列仙传·老童》)
巳蛇 《尔雅·释鱼》中“鳝,蛇属”,说明古时“蛇”与“鳝”通。现代汉语中“鳝”多作“鳝鱼”讲,而在旧时文人笔下常作“鳝鳝”。唐代文学家韩愈就在诗作《游青龙寺僧高叙秀六韵》中把“蛇”写成“鳝鳝”。
午马 马在古代神话中被视为“五行之神”之一——西方属金,其色白,故以马配西;南为火,红色;中央土,黄色;北水黑色,东南木颜色青。唯西方与南方不可见,故称“金神”、“火神”和“土神”。但马却与这些色彩都无关联。那么,马究竟属于什么颜色呢?明代学者张岱在其著作《夜航集》中说道:“凡物之色,惟赤黑二种,他如青黄蓝白,皆相混杂,惟马一色,绝无杂绪。”
未羊 民间自古有“羊年说羊”的习惯,在诸多说法中,以宋朝吴自牧所著的《梦粱录》中记载的最详:“十二月……初三日,羊日。谚云:‘初一豕,初二犬,初三羊,初四猴,初五鸡,初六马,初七人。’”其中特别提到农历三月羊节。此习俗传到明清时期仍较兴盛。
申猴 在十二地支中,“申”与“猴”同属。《礼记·月令》孔颖达疏引郑玄语便说到“猴知四时”的问题。又《周礼·考工记·弓人》有“申伤”之称,孙诒让《正义》解释说:“‘申’当读为‘身’,‘身’之言‘参’也;‘伤’之言‘桑’也……”其实,我们现在的汉字中仍有很多文字来源于“申”或“猴”。
酉鸡 《淮南子·天文训》中说:“鸡三足。”这“三足”说的就是“踆乌”,也就是太阳里面的乌鸦。古人认为,太阳里有乌鸦,而且那乌鸦还总是有三只足。“乌”字的甲骨文字形也像乌鸦。
戌狗 “戌狗”与“酉鸡”相配。古代传说狗乃酉鸟变成的。《太平御览》卷九百五十七引《搜神记》:“绍圣二年正月七日,有皂隶胡景禀……忽于席间出鸡卵七枚……”又引《风俗通》:“俗说,狗酉日生,以卵伏之,明旦化为狗。”
亥猪 “亥猪”自然与“丑牛”对应。而“亥”也常常单指猪而言。至于“亥”字本身的含义则颇费解。因为“亥”的古字形很像屋舍,因而有人猜测它的本意为“屋”。但是,据考古发现,最早的房屋建筑并非出现在“亥”的时代,因而这种说法就很难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