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福生肖是哪几肖?
“五福”这个名词,源于《尚书·洪范》:“五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 这是封建社会人们追求的五项功德,也是五福的出处。 后来,道教衍生出“五福临门”“五福临身”的说法,把“福”字写入道家经典《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中: “夫道者,有清浊之分,有动植之别。为天地之先,虚无之始,混沌之中。日月未光,阴阳未判,五行未布,乾坤未定位。此乃道之清虚无为,自然无形。” 这里的“五”不是具体数字,表示多,泛指。 所以,“五福”其实是不确定的,古人根据生活体验总结出来的幸福观,经过岁月洗礼和流传,被道教加持了神秘色彩,成了今天的“五福”——“五福临门(或临身)”。 不过,“五福”里的“福禄寿禧财”,已经深入人心,成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我整理了“五福”相关的内容,以飨读者。
1、什么是“福寿双全”?
——《尚书·洪范》载:“五福:一曰寿,二日富。” 人长寿并且富贵称“福寿双全”。 当然,在现实生活中,“寿”和“福”往往不能兼得。有人短命,但是非常富裕;也有人健康,却家境贫寒。但是在古人看来,一个人的寿命长度和富贵程度,是成正比的,“福寿双全”才是人间常态。 这跟现代科学理论相悖吗?其实不然!现代科学认为生命取决于遗传基因,而财富取决于社会环境。 在古代,基因尚未被研究,所以古人把人生成败归结到个人和家庭的努力身上。如果这个人很勤奋但是却很贫穷,那他一定是遗传基因的问题——出身贫苦,无福消受。反之亦然,一个人虽然天生瘦小,但是如果通过勤劳可以获得富足的生活,那是他的福气好。 所以,古人口中的“福气”带有明显的个人奋斗色彩,和现实情况也很吻合。
2、什么是“福如东海”?
——“福如东海”出自《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这里说的“南山”就是终南山。因为秦岭延伸入海,贯穿陕西南北,又被称作“秦山”。 终南居中,属于中央之山,而帝王都是中央之王。终南被赋予更多象征意义,成了君王们的后花园。 汉朝以后,大臣们休假的时间逐渐由腊月放假延长到了正月,而且休假的时间也由一天变成了一礼拜。这实际上是一种制度上的优待,让那些达官贵人们在春节假期里能回到故乡,享受田园之乐。于是,“福如东海”就代表了这种田园生活的美好状态。
3、什么是“福星高照”?
——“福星”的原形是古代的星星,后来变成了司命星。 司命星位于天府宫的东北方向,掌管着人类的命运,包括寿夭、富贵、贫贱等。因为它主掌命运,所以人们把它的光彩照耀理解成自己的运势好转,称之为“福星高照”。 《尚书·洪范》里提到:“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土其色黄。五事:一曰貌,二曰言,三曰视,四曰听,五曰思。貌其首,耳其次,目其下。” 古人用金、木、水、火、土来代表不同的季节,用东、西、南、北来区分不同的方位,用奇偶数配属阴阳,用仁、义、智、信分配不同属性,建立了一套完备的占星系统。
4、什么是“喜从天降”?
——《礼记·檀弓下》里有这样的记载:“天子崩,御史洒扫。夫人薨,御史含。” 天子死后,皇家御史要帮他洗身体,涂全身粉末。天子的妻子去世,皇家的御史要含着珠泪悼念她。 这样的礼仪习俗,被孔子列入了儒家经典《礼记》之中。 而“喜从天降”说的就是这种葬礼仪式:死者的亲属刚刚走出丧邸,还没有进入墓园安葬死者时,突然天空中落下洁白的羽毛,这是喜事的预兆。 因为在古人看来,白羽毛是吉祥的象征,是“喜从天降”。 不过,这种习俗现在已经被淘汰了。我们现在已经没有理由相信,死亡来临时,死者的灵魂真的会乘着五彩祥云,驾着七朵莲花来到人间。